客户端
食品晚九点
国际食品
最新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食品资讯 » 食品科技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所2021年重要科研进展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所2021年重要科研进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时间:2022-01-14 09:37 来源: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原文:
核心提示:2021年,珠江水产研究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四个面向”总要求,围绕水产种业振兴、渔业转型升级,坚持产业导向、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积极推进绿色渔业科技创新,在水产遗传育种、水产健康养殖、水产病害与免疫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和新突破,为推进渔业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经推荐和遴选,从各领域中凝练出6项重要科研进展。
  2021年,珠江水产研究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四个面向”总要求,围绕水产种业振兴、渔业转型升级,坚持产业导向、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积极推进绿色渔业科技创新,在水产遗传育种、水产健康养殖、水产病害与免疫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和新突破,为推进渔业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经推荐和遴选,从各领域中凝练出6项重要科研进展。
 
  进展1:培育稻渔综合种养专用禾花鲤“乳源1号”新品种
 
  珠江所鲤和尖塘鳢育种研究小组采用群体选育技术培育出禾花鲤“乳源1号”新品种(品种登记号:GS-01-002-2021),以良种为载体,良法为配套,在广东、广西累计推广面积已达3万多亩,亩产提高了50.1%以上,为我国稻渔综合种养提供了良种保障,为加速我国良种产业化进程提供“芯”动力。
 
  该研究在华南鲤稻田养殖群体(俗称禾花鲤)和珠江水系北江华南鲤野生群体为基础群体的基础上,以生长速度和体型为目标性状,采用群体选育技术,经连续5代选育,成功培育出稻渔综合种养专用禾花鲤“乳源1号”优良新品种。该品种生长速度快,10月龄鱼生长速度平均提高29.3%;体型短圆,体长/体高和尾柄长/尾柄高分别平均降低25.8%和22.5%;跳跃能力弱,特别适合稻田养殖,适宜在广东、广西、贵州、湖南等人工可控的稻田水体中养殖。禾花鲤“乳源1号”是我国第一个审定的禾花鱼新品种,将有效提高了我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良种覆盖率,显著提高了农民经济收入和农业的综合效益,促进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提质增效和产业升级。
 
  进展2:培育快长优质翘嘴鳜“广清1号”新品种
 
  珠江所鳜鲈基因组学与选择技术研究创新团队采用家系选育技术培育出翘嘴鳜“广清1号” 新品种(品种登记号:GS-01-003-2021),具有生长快、成活率高、个体均匀、养殖周期短、抗病力强和养殖效益高等特点,适宜在我国各鳜鱼主产区人工可控淡水水体中养殖。该新品种将为翘嘴鳜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良种保障和养殖技术支撑。
 
  该研究是以安徽秋浦河、湖南洞庭湖收集的翘嘴鳜野生群体和清远市清新区宇顺农牧渔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保种的翘嘴鳜“华康1号”选育群体作为选育基础群体,以生长速度和成活率为目标性状,采用家系选育技术,经连续4代选育而成,具有生长快、个体均匀度高与及抗性较强等优点,相同条件下比翘嘴鳜“华康1号”生长速度提高16.3%,成活率提高12.6%。该品种备受广东、湖北、湖南、江苏、安徽和江西等鳜主养区养殖户的青睐,已累计提供了优质苗种10多亿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显著。翘嘴鳜“广清1号”被遴选为广东省2021年渔业主导品种,“鳜健康生态养殖技术”荣获2019年度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一等奖,并获评广东省2020年渔业主推技术。
 
  进展3:池塘尾水减排技术强力支撑珠三角百万亩池塘升级改造
 
  珠江所淡水池塘养殖生态环境调控创新团队针对淡水养殖池塘环境问题,持续优化池塘尾水减排技术体系,支撑渔业产业升级和珠三角百万亩池塘升级改造。相关成果获得“十三五”广东省农业科技十大标志性成果,支撑完成《珠三角百万亩池塘升级改造绿色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并印发。
 
  该技术针对池塘养殖尾水超标排放和养殖水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等问题,以珠三角百万亩池塘升级改造为目标,创新出大面积淡水池塘升级改造理念并发布省级方案,融合了基于自然的解决(Nature-based Solution,NBS)技术,以重建岭南特色现代桑基鱼塘为理念,构建“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渔业发展新格局,建立大面积淡水池塘场景式示范。率先在大面积池塘尾水治理过程中引入环境因素关键源区识别技术,从整体治理的视角,将珠江三角洲池塘按照治理需求的轻重缓急划分为4个不同优先级别的等级,确定了基于产业特征划分的淡水高效养殖区、淡水特色健康养殖区、鱼种养殖区、渔农复合养殖区、咸淡水生态健康养殖区、其它零散养殖区等6类治理类型,并针对性的提出了“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等6类尾水治理策略,在广东建立了均健美丽渔场等24个水产养殖尾水治理场景式示范点,提供了全国水产养殖排放压力最大省份的实用化路线。
 
  该技术践行了“两山”理论的绿色发展理念,对水产养殖尾水治理具有指导作用,为推进池塘转型升级、水产养殖绿色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为水产主养区的尾水治理工作提供了良好借鉴,也为全球水产养殖绿色发展提供了典型范例。
 
  进展4. 建立罗非鱼链球菌病综合防控关键技术
 
  珠江所罗非鱼等健康养殖技术创新团队针对罗非鱼链球菌病防控的产业问题,以流行病学调查数据为基础,明确了其主要病原,建立了病原快速检测技术,阐明了其发病规律;并从疫苗创制、抗菌制剂运用、益生菌拮抗及新型养殖模式推广等多角度集成和示范了链球菌病防控关键技术,在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罗非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该研究率先确定了我国罗非鱼链球菌病的主要病原是无乳链球菌,优势分子血清型为Ia-ST7型,初步阐明发病规律及致病机理;建立了基于单一感染的cfb基因的LAMP快速检测和针对混合感染的双重PCR快速检测技术,为生产中罗非鱼链球菌病的预警预报,把握最佳治疗时间奠定了坚实基础;研制了可有效防控链球菌病的转基因弱毒、浸泡、跨血清型保护性的蛋白、多聚物微球以及乳酸乳球菌载体等相关疫苗制剂7种,以及以鱼腥草为主要成分的中草药制剂、非抗生素类抑菌材料和5种有效拮抗链球菌的益生菌(益生菌NY5和LF01已转化),为链球菌病的综合防控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构建了鱼菜共生、鱼虾和鱼蟹等绿色混养养殖模式;编制了罗非鱼养殖、病害防治等相关标准4项,通过以上关键技术的集成与示范,罗非鱼链球菌病自然发病率降低85%以上。
 
  进展5:创建淡水鱼类细菌性败血症免疫防控技术
 
  珠江所水产疫苗创制与免疫防控创新团队针对淡水养殖鱼类的细菌性败血症,全面系统开展了病原检测技术、流行病学、致病机理、疫苗创制和免疫防控技术等研究,建立了淡水鱼类细菌性败血症免疫防控技术。相关研究成果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该研究建立了系列快捷、敏感、特异强的病原菌检测方法,开展了大规模的细菌性败血症流行病学调查,绘制了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的全国分型分布图谱,明确了病原流行种类和规律,阐明了嗜水气单胞菌的致病机理并鉴定出一批新的毒力相关因子,突破了该病原菌的疫苗研发关键技术,构建了重组亚单位疫苗、基因缺失活疫苗、分子分型灭活疫苗,获得了提高灭活疫苗浸泡、口服效果的高效投递载体或佐剂。“嗜水气单胞菌败血症灭活疫苗(J-1株)”获得产品批准文号,“草鱼嗜水气单胞菌败血症、铜绿假单胞菌赤皮病二联蜂胶灭活疫苗”获得临床试验批件。嗜水气单胞菌败血症灭活疫苗等在广东、江西、山东等省份进行示范应用和推广,累计示范应用和推广超过35万亩,显著降低了病害发生,减少了抗生素、消毒剂等化学药物的使用。
 
  进展6:创制鳜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弹状病毒二联灭活疫苗
 
  珠江所水产疫苗创制与疫病区域化控制创新团队针对鳜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弹状病毒二联灭活疫苗研发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突破了敏感细胞系构建、病毒高效培养、灭活快速检验、有效抗原含量测定、微载体悬浮培养等疫苗制备与质量控制关键技术,解决了疫苗规模化生产与质量控制技术难点,与硕腾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签订疫苗注册与授权许可协议,推进了该疫苗的产业化进程。
 
  该研究针对严重危害鳜养殖的传染性脾肾坏死病、弹状病毒病,在系统调查鳜鱼主要疫病流行病学的基础上,构建针对这2种病毒高度敏感的鳜脑细胞系,分离、鉴定、库集了流行中的ISKNV、SCRV毒株,从中筛选强免疫原性毒株,创制出安全、高效的鳜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弹状病毒二联灭活疫苗;建立了病毒高效培养、灭活快速检验、有效抗原含量测定、微载体悬浮培养等疫苗制备与质量控制关键技术,完成了该疫苗临床前相关研究,相关研究成果有力推动我国水产疫苗的产业化,为养殖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日期:2022-01-14
 
 地区: 中国
 行业: 渔业水产 畜禽肉品
 标签: 免疫 养殖 中央 渔业 水产
 科普: 免疫 养殖 中央 渔业 水产
 
[ 食品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行业相关食品资讯
 
地区相关食品资讯
会展动态MORE +
 
推荐图文
按字母检索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食品伙伴网资讯部  电话:0535-2122172  传真:0535-2129828   邮箱:news@foodmate.net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