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食品晚九点
国际食品
最新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食品资讯 » 产经企业 » 2022年度肉牛牦牛产业技术发展报告

2022年度肉牛牦牛产业技术发展报告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时间:2023-01-31 10:11 来源:国家肉牛牦牛体系微信号 原文:
核心提示:2022年度肉牛牦牛产业技术发展报告。
   一、国际牛肉生产与贸易概况
 
  1、国际牛肉产量
 
  2022年全球牛肉折算胴体基础的总产量为5937.2万吨,较2021年增加100.1万吨。产量超百万吨的国家(盟)是(万吨):美国(1282.0)、巴西(1035.0)、中国(712.5)、欧盟(27国)(682.0)、印度(435.0)、阿根廷(308.0)、墨西哥(217.5)、澳大利亚(195.0)、加拿大(138.5)、俄罗斯(138.0)。
 
  2、国际牛肉消费量
 
  2022年全球牛肉消费量达5696.1万吨,较2021年增加9.6万吨。牛肉消费量超百万吨的国家(盟)是(万吨):美国(1271.2)、中国(1024.5)、巴西(747.1)、欧盟(27国)(650.5)、印度(287.5)、阿根廷(231.6)、墨西哥(190.5)、俄罗斯(153.0)、日本(126.5)、英国(112.9)、加拿大(101.2)。
 
  3、牛肉贸易量
 
  2022年全球牛肉总贸易量2219.7万吨,其中进口991.2万吨,出口1228.5万吨。与2021年相比,全球牛肉总贸易量增加了81.9万吨,进口量减少了2.1万吨,出口量增加了84万吨。
 
  2022年牛肉进口量超过10万吨的国家(地区、盟)是(万吨):中国(314.0)、美国(153.7)、日本(80.0)、韩国(61.0)、英国(41.5)、智利(41.0)、欧盟(27国)(38.5)、埃及(31.5)、马来西亚(23.5)、菲律宾(22.5)、中国香港(17.5)。
 
  2022年牛肉出口量超过10万吨的国家(盟)是(万吨):巴西(295.0)、美国(162.0)、印度(147.5)、澳大利亚(130.0)、阿根廷(77.0)、欧盟(27国)(70.0)、新西兰(64.0)、加拿大(58.5)、乌拉圭(57.0)、巴拉圭(43.5)、墨西哥(43.0)。(以上据USDA「World Markets and Trade」首席科学家 曹兵海)
 
  二、国内牛肉生产与贸易概况

  1、国内肉牛生产与牛肉产量
 
  2022年,屠宰肉牛约3010万头,胴体总产量约为767万吨。胴体均重约 253 kg/头。其中,育肥技术水平较高的育肥场,杂交牛胴体均重约370 kg/头、中大体型本地黄牛胴体均重约262 kg/头、南方本地小黄牛胴体均重约167 kg/头。牛肉产值约6780亿元。屠宰牦牛约380万头,胴体均重约128 kg/头。胴体产量约48.6万吨,牦牛肉产值约467亿元。(肉牛牦牛体系测算)
 
  受“新冠疫情”和牛病防控、生产成本全面上涨以及牛肉价格基本稳定等因素连年累加的影响,本年度总体表现为,屠宰头数与牛肉产量微增,生产效率(进、出栏整齐度)与头均胴体重略降。育肥母牛数量有所增加是注目点。
 
  2、国内牛肉贸易
 
  2022年度牛肉进出口贸易量合计约268.96万吨,比2021年度(233.26万吨)增加35.70万吨,牛肉进出口贸易额合计177.58亿美元,贸易赤字177.57亿美元。牛肉净进口量(268.95万吨),是2021年度(233.25万吨)的1.15倍,比2021年增加了35.70万吨。
 
  2022年进口牛肉268.95万吨,进口额177.58亿美元,进口均价6.60美元/kg。其中,鲜或冷的带骨牛肉进口0.06万吨,进口额0.15亿美元;鲜或冷的去骨牛肉进口5.15万吨,进口额6.59亿美元;冻整头及半头牛肉0.13万吨,进口额0.04亿美元;冻带骨牛肉进口43.25万吨,进口额14.87亿美元;冻去骨牛肉进口220.36万吨,进口额155.94亿美元。
 
  2022年进口牛肉的省(市)共30个,其中年进口量合计超过1万吨的有20个,分别是(万吨):山东(49.54)、上海(45.93)、广东(32.63)、天津(28.53)、北京(16.24)、江苏(15.13)、福建(11.66)、湖北(10.50)、浙江(9.83)、安徽(9.28)、重庆(7.99)、辽宁(5.35)、湖南(4.68)、吉林(3.74)、河南(3.59)、黑龙江(3.31)、贵州(3.14)、四川(2.43)、江西(1.86)、山西(1.07)。
 
  2022年出口牛肉38.61吨,出口额48.09万美元,出口均价12.46美元/kg。其中,冻带骨牛肉出口0.37吨,出口额0.46万美元;冻去骨牛肉出口38.24吨,出口额47.63万美元。出口牛肉的省(市)共4个,为河北省、上海市、广东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鲜或冷的整头及半头牛肉、鲜或冷的带骨牛肉、鲜或冷的去骨牛肉、冻整头及半头牛肉无出口贸易。(以上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 http://www.customs.gov.cn/ 首席科学家 曹兵海)
 
  三、国际肉牛产业技术研发进展

  1、遗传育种与繁殖领域
 
  2022年,肉牛产业发达国家在常规育种技术之上,发力研发和应用肉牛生物育种技术。例如,在种牛选择方面,研发高通量基因检测芯片,优化基因组选择方法,扩大基因组育种值估计应用范围;结合人工授精等辅助生殖技术加速肉牛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改良。在生物技术方面,使用育种领域较为成熟的基因编辑技术,定向改变肉牛的遗传物质,改变和影响特定性状,再结合胚胎移植等技术加快肉牛品种的遗传改良。在繁殖方面,精子和胚胎的冷冻保存、同期发情、超数排卵、胚胎移植等技术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有效提高了优质遗传资源的覆盖范围,加速了肉牛的遗传改良;活体采卵和体外胚胎生产技术(OPU-IVP)的实用化,增加了母牛的选择强度,从而促进了优良品种在世界范围内的市场占有率。利用遗传和育种手段降低“碳排放”、提升品种的环境适应性等研究越发得到重视。(遗传改良研究室主任 李俊雅)
 
  2、饲料营养领域
 
  围绕饲料资源开发利用,继续开展饲料的营养价值评定,如对不同硬度的小麦及其加工产物、甘蔗糖蜜、甜菜糖蜜、不同品种的青贮玉米等饲草料的营养价值评定,不断丰富研究方法,如采用碳酸二甲酯萃取法评估饲草料的瘤胃发酵特征等。重视肉牛营养需要研究,建立了育肥期杂交牛的维持营养需要,修订了放牧牛的日增重预测模型,采用消化能预测代谢能来估计甲烷排放量和能量代谢。
 
  开展饲草料加工贮藏技术研究,通过氧化钙等化学处理、微生物青贮制剂等提高干草和青贮质量。研究玉米、小麦等粉碎粒径对提高淀粉全消化道消化率和矿物元素消化吸收率的影响。重视饲料添加剂的开发利用,评估了α-淀粉酶、包被葡萄糖酸钙、活性干酵母、霉菌毒素吸附剂等在促进瘤胃健康、提高机体氮沉积和能量利用等方面的功效。重视肉牛的甲烷减排和养殖福利,评估了葡萄籽提取物、单宁、石榴皮、大蒜素等在瘤胃甲烷减排的潜力。
 
  注重母牛和犊牛的一体化培育技术,研究怀孕前期、后期、产后母牛营养供给对牛胚胎质量、黄体、胎盘的影响。探究了不同脂肪酸及比例、能量和可代谢蛋白水平对母牛产后葡萄糖-胰岛素代谢动力学、初乳成分、犊牛肝脏营养代谢、以及母牛营养对犊牛发育和后期肉质的影响。
 
  重视育肥牛的肉质改善和饲养管理,研究了异地育肥模式启运前日粮营养水平、免疫促进剂,以及到场后氧化镁、锌水平等对肉牛免疫力的影响。重视在育肥期瘤胃急性和亚急性酸中毒的防控;研究了复合B族维生素缓解肉牛热应激的效果。研究营养供给对骨骼肌发育、甲基化与脂质代谢、提高肉质品质的关系,以及过瘤胃蛋白的氨基酸组成对肉牛生产性能的影响。基于上述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动了肉牛产业的进步。(营养与饲料研究室主任 王之盛)
 
  3、疾病控制领域
 
  依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公布的监测数据,2022年全球报告的牛名录疫病有牛结节性皮肤病、牛口蹄疫(涉及O、SAT2、SAT3血清型及未定型)、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流行热、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裂谷热、牛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牛结核病、牛炭疽、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牛新世界螺旋蝇蛆病及牛梨形虫病等。其中牛口蹄疫发病658起,主要发生于南非、比利时、以色列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其中印度尼西亚打破了近36年无口蹄疫的历史,据推测开斋节期间的牛贸易增加和非法调运是主要原因。牛结节性皮肤病疫情数605起,分别发生于泰国、俄罗斯、柬埔寨、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家,其中泰国报告发病466起。2022年报告了38起动物结核病疫情,分别来自哥斯达黎加、乌拉圭、以色列和挪威,其中哥斯达黎加和乌拉圭的疫情有一半同时涉及家养牛和野生动物。与前三年(2019-2021年)比,2022年的动物结核病疫情报告情况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可能与全球流行人新冠疫情等因素相关。在前三年(2019-2021年),各国向WOAH报告的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疫情数分别为13743、19734和15399起,都在1万起以上。
 
  在重大牛病的新型牛用疫苗研发方面,已证实敲除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基因LSDV005、LSDV008、LSDV066 及 LSDV142的基因缺失减毒活疫苗可诱导较高滴度的中和抗体并对攻毒产生保护力。牛白血病疫苗研究也取得进展,一种缺失了对感染非必需、但对有效复制必需的四个基因(AS1-S、AS1-L、R3和G4)、且对被膜蛋白基因env发生一个点突变的牛白血病病毒基因工程疫苗在牛体具有良好的保护力。在布病新型防控技术研究方面,激发黏膜免疫被认为是一种值得重视的新型治疗性策略。此外,英国动植物健康所等单位根据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ood Laboratory Practice,GLP)原则系统评价了卡介苗(BCG)接种对犊牛和泌乳牛的安全性,证实BCG接种对牛是安全的,不但为BCG牛体接种的安全性评价提供了规范性程序,而且为未来用BCG免疫替代或补充现有牛结核“检疫-扑杀”控制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据。
 
  常发疫病新型疫苗研究主要集中在牛呼吸疾病综合征和犊牛腹泻的相关病原上,如利用SpyTag/SpyCatcher系统展示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免疫原性蛋白E2的病毒样颗粒亚单位疫苗可诱导较强的体液免疫反应。未吃初乳的新生犊牛经鼻腔接种表达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F糖蛋白的重组新城疫病毒载体疫苗,获得免疫保护,表现为免疫牛攻毒后肺的解剖和组织学病变以及肺的病毒载量显着降低。
 
  牛病诊断新技术以病原学快检技术和基于全基因组测序的分析技术为主。由新型生物医用材料涂层构建的压电气体传感器探头与可挥发性吸附剂组合,成功研制出具有气体分析功能的电子鼻,有望用于牛呼吸疾病综合征的诊断;采用肺部超声波检测有望作为判定牛是否发生牛呼吸疾病综合征的有效工具;利用全基因测序技术可检测和追踪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的传播路径;宏基因组和宏病毒组技术已用于发现未知和受忽略病原体的致病作用;基于18S rRNA 基因的梨形虫PCR可用于梨形虫感染的初筛;而基于PCR的各类检测技术如多重PCR和荧光定量PCR等在牛呼吸疾病综合征多病原检测上仍是关键技术。
 
  为了配合“同一健康”原则下的减抗行动,欧盟国家制定了食品动物抗生素治疗指南,将牛呼吸疾病综合征的治疗药物分为三类,一线药物(D类、prudence谨慎)氟苯尼考和青霉素;二线药(C类,caution注意)四环素/阿莫西林;三线药(B类,restrict限制)大环内酯类,尤其是长效大环内酯类,这些药往往是医学上最重要的药物。据调查,在比利时北部牛场中,只有50%肉牛场在呼吸疾病综合征初始治疗中用的是一线药。植物源药物和微生态制剂被用来替代抗生素防治犊牛腹泻。初步研究发现,维生素D可增强牛外周血单核细胞杀牛分枝杆菌的能力,提高先天性免疫水平。驱虫药抗药性日益受到关注,导致新型高效低毒杀虫剂如植物杀虫剂的研发成为热点。(疾病防控研究室主任 郭爱珍)
 
  4、设施设备与环境控制领域
 
  发达国家肉牛养殖设施设备与环境控制技术研发相较于国内领先显着,日粮加工与饲喂、饮水、清粪及粪污处理等实现了全面机械化作业,保健、疫病诊断、称重等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较高。繁育场更加注重产房管理和带犊母牛阶段的饲养管理,分群精细化饲养管理已经成为繁育母牛饲养工艺的核心宗旨。
 
  环境控制方面,国外重点研究减少氨气和温室气体排放量,主要围绕营养调控技术和动物福利等研究,达到减排的目的,并采取不同类型日粮在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和肉牛日常活动空间以及牛舍有害气体上限等方面优化饲养管理,提高养殖效益。
 
  设施设备方面,以欧美CLAAS、KRONE、John Deere、CNH等公司生产的青饲料收获机,代表了发达国家主流技术水平。智能化、环保节能、农机农艺融合是主要新技术发展方向。运输车辆自动跟车、抛送筒自动装填、作物产量在线测定等众多智能技术得到应用,提高驾驶性能和作业效率且节能降耗;揉丝破碎技术实现玉米籽粒彻底粉碎和茎秆揉搓,在得到更高消化率的同时有助于瘤胃反刍;履带、半履带、轮胎压力调节等技术的应用,可减少土壤压实,在完成高效作业的同时保障了土壤长期耕作效能。
 
  牛场粪污处理与利用方面,仍以能源化、资源化利用为主。研究利用牛粪提取物合成氧化锌纳米颗粒,确定其农业新材料及生物柴油潜质;以牛粪等废弃物制备生物燃料,其性能提高了22.75%;针对潜在污染风险,通过两种有机磷农药的吸附特性比较发现牛粪灰CDA具有杀虫剂控制递送基质的潜力。(生产与环境控制研究室主任 陈昭辉)
 
  5、加工与品质控制领域
 
  一些欧盟国家开始使用基于数字图像分析的牛肉胴体产量无损检测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屠宰线上牛肉产量和质量的实时评估,增强了屠宰线的自动化水平,降低了屠宰场的生产成本。
 
  在牛肉品质方面,牛肉嫩度、颜色、货架期是较为关注的问题。目前开发了超声波、脉冲电场、超声波与真空低温蒸煮技术协同处理等方式提高牛肉嫩度;开发了气调包装、活性包装、植物提取物、低能电子束辐照技术能够显着改善牛肉肉色、延长牛肉货架期。
 
  牛肉加工过程中原辅料互作规律、风味形成规律、适合牛肉原料特点的新产品开发及新工艺优化,提高牛肉制品的嫩度、色泽、风味仍是研究热点。低盐低脂、绿色加工、天然保鲜技术引领牛肉产品的未来方向。牛副产物综合利用主要体现在活性物质的提取与应用,利用牛皮提取明胶替代部分脂肪、制备薄膜用于食品的保鲜、利用牛骨酶解制备香精替代部分食盐、利用牛毛提取角蛋白等,不仅降低了牛副产物对环境的污染,并且为应对全球对高蛋白食品需求的挑战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加工研究室主任 孙宝忠)
 
  6、产业经济领域
 
  2022年,国际肉牛产业经济研究主要集中在数字技术、区块链技术、低碳消费和COVID-19等对肉牛产业发展影响等方面。
 
  在肉牛养殖数字技术方面,重点关注企业和养殖户的意愿、认识水平以及肉牛养殖场使用数字精准畜牧业(PLF)技术。
 
  在区块链技术应用方面,正在将供应链策略与信息系统策略整合为多重签名方法,应用于肉牛产业区块链的供应链治理中。
 
  在牛肉低碳消费方面,将国家尺度的牛肉的碳足迹总体数据按比例缩放到微观个人水平上并呈现给消费者,这一措施增加了消费者对牛肉持续消费的信心。
 
  在COVID-19对肉牛产业发展影响方面,COVID-19对不同牛肉集中加工区域和加工规模的影响正在被评估中,还有一些研究探讨了COVID-19对员工福利和牛肉供应链的影响,发现年轻消费者更加关注肉牛碳排放、动物福利和食品安全问题。(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 曹建民)
 
  四、国内肉牛牦牛产业技术研发进展

  1、遗传育种与繁殖领域
 
  2022年是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方案》的攻坚之年,一系列围绕我国肉牛种业的资源利用、核心技术研发等进入具体实施阶段。
 
  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工作顺利实施,截至目前,现场普查和性能测定工作已基本完成。已完成114个地方品种和引入品种的采样工作,总体任务完成率达93%;已完成109个品种的体型外貌和体尺体重等性能测定,任务完成率为80%。
 
  据《全国肉牛遗传改良计划》,肉牛种业技术支撑体系、表型数据自动化收集系统进一步完善;“牛场智能体重采集系统”以及“牛的图像识别与图像分割技术验证软件”的表型测量准确性得到进一步提升,并逐渐应用于实际肉牛表型测量。遗传评估技术体系建设趋于完善,2022年公布了34个种公牛站的31个品种的评估结果,利用全基因组选择指数对875头西门塔尔牛和华西牛种公牛进行了基因组评估。
 
  2022年正式发布针对我国肉牛品种自主研发的中高密度肉牛基因组芯片“cattle110”(110K),大大降低肉牛基因分型的成本,对今后我国肉牛多品种基因选择体系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利鲁牛、无角夏南牛、延和牛、平凉红牛、肉用褐牛等新品种的系统选育工作有序推进。活体采卵、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等技术产业化应用得到了快速发展,有效缓解了优质种源大量依赖进口的问题。在肉牛基因编辑技术方面也有大量探索积累。(遗传改良研究室主任 李俊雅)
 
  2、饲料营养领域
 
  基于节本增效和本地化饲料利用的需求,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等方法评定了本地化饲草料资源如复播玉米、糟渣、菌糠、老芒麦等饲草料营养价值。采用内源指示剂法建立甘蔗副产物日粮消化能预测模型,建立了育肥期华西牛、无角夏南牛、牦牛的蛋白质、能量、中性洗涤纤维等需要量,为肉牛牦牛精准饲养奠定了基础。
 
  持续研发本地化饲草料的提质增效技术,如甘蔗尾或甘蔗渣与构树叶,番茄皮渣与高粱秸秆等混贮技术。研究了EM菌、水分等参数对青贮品质的影响,开发发酵TMR饲料。基于禁抗要求,重视饲料添加剂开发与应用,评估了岩藻多糖、沙棘黄酮等对犊牛健康的影响,N-氨甲酰谷氨酸、过瘤胃葡萄糖对肉牛生产性能、免疫功能的影响,比较富硒酵母、电解质离子复合制剂等对热应激牛的影响。
 
  母牛是产业基础,肉牛母子一体化培育技术得到推广,研发了母牛异食癖防治技术,围产期母牛日粮营养水平对犊牛生长的代际影响,高代次西杂母牛泌乳性能对犊牛生长发育与机体健康的影响,不同断奶方式、开食料营养水平等对安格斯犊牛生长性能的影响,形成了一母带多犊的高泌乳性能母牛的高效节本生产技术。
 
  重视育肥牛的健康高效饲养,研究了精料补充料比例对育肥牛急性、亚急性酸中毒的影响,开发了包被蛋氨酸、牛至油等对育肥牛肉质的调控技术。形成了夷陵牛、渤海黑牛、郏县红牛、筠连黄牛、昭通黄牛等地方黄牛差异化育肥生产优质牛肉技术。
 
  针对安格斯、海福特、和牛等各引进品种的生长与产肉特性,“活体与上市肉质肉量管控一体化技术”摆上模块化、模式化研发日程。
 
  低碳养殖日益受到重视,筛选了桉叶油、茴香油、钩藤等对肉牛瘤胃产甲烷的调控,比较日粮纤维来源、纤维/淀粉比例对肉牛瘤胃古菌区系和甲烷排放量的影响。
 
  开发了牦牛开食料、TMR日粮、青贮饲料等加工贮藏技术。形成了日粮营养水平、添加剂(异丁酸、2-甲基丁酸等)对牦牛瘤胃发育、能量代谢、机体健康的调控技术。比较了放牧与舍饲、以及营养水平对牦牛肉质影响,因地制宜逐步建立牧养结合错峰出栏、低海拔农区牦牛犊牛异地饲养、差异化育肥等不同养殖模式,促进了牦牛的高效养殖技术发展。基于肉牛和牦牛的产业化技术应用,推动了肉牛牦牛的差异化养殖高效生产模式的发展。(营养与饲料研究室主任 王之盛)
 
  3、疾病控制领域
 
  2022年,农业农村部新修订了《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其中牛病名录变动较大。与前一版相比,8种牛病降级,删除3种牛病,新增4种牛病和10种多种动物共患病,2种牛病更名。
 
  2022年,农业农村部继续由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牵头组织开展了规模化种牛场和奶牛场的结核病净化评估工作,共11个单位通过了牛结核病和布鲁氏菌病的净化评估,其中种牛场3个,奶牛场8个。此外,各省也在不同程度地开展牛上述两病的净化评估工作。
 
  2022年,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未发布《兽医公报》,牛的名录疫病的疫情报告情况不清楚。据文献检索,常发病中,母牛流产、牛结节性皮肤病、牛呼吸疾病综合征、犊牛腹泻、牛流行热、牛血液原虫病等是主要流行的病种,其中布鲁氏菌病是致母牛流产的主要原因,牛呼吸疾病综合征和犊牛腹泻等呈现多病原体混合感染特征,牛支原体、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牛溶血性曼氏杆菌、昏睡嗜组织菌、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牛副流感病毒3型、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等是牛呼吸疾病综合征的主要病原体,而牛A群轮状病毒、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牛冠状病毒、牛星状病毒、大肠杆菌、产气荚膜梭菌、隐孢子虫等是犊牛腹泻的优势病原体。
 
  2022年,获新兽药注册的国内产品有78个,其中牛产品9个,包括检测试剂盒4个,分别为:牛结核γ–干扰素夹心ELISA检测试剂盒、布鲁氏菌抗体胶体金检测试纸条、口蹄疫A型和O型病毒竞争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分别获三类新兽药注册证书;5个化学药品,分别为:二丙酸咪多卡注射液(二类)、二丙酸咪多卡(二类)、碘混合溶液(三类)、卡贝缩宫素注射液(二类)、利福昔明乳房注入剂(五类)。同时,2022年进口兽药新注册产品共有10个,其中牛产品2个,均为外用消毒药,分别为:乳酸溶液及过硫酸氢钾复合物。此外,还有一系列牛病防控产品处于研发和新兽药注册申报的不同阶段之中,包括布鲁氏菌病疫苗(粗糙型)、牛结节性皮肤病灭活疫苗和基因缺失弱毒疫苗、牛支原体弱毒疫苗、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1型+2型)/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副流感(3型)三联灭活疫苗(E2蛋白+C1株+HB01株)、羟氯扎胺和盐酸左旋咪唑混悬液、鹳榆止泻散等。养殖端全面禁抗政策实施后,传统中兽药方剂和微生态制剂的替抗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疾病防控研究室主任 郭爱珍)
 
  4、设施与环境控制领域
 
  国内肉牛繁育场母子分开饲养、定时哺乳的带犊母牛饲养工艺技术陆续推广应用,其经济效益有待母牛产业回应。
 
  牦牛养殖方面,健康高效养殖标准化和适度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研发了全舍饲犊牛早期培育与健康高效养殖技术模式,牦牛平均产犊年龄从4岁缩短至2.5岁,2.5岁的公牦牛平均体重比传统养殖提高了83.6%。
 
  环境控制方面,北方寒区牛舍冬季太阳能恒温饮水、空气源热泵供暖、低温热水地面供暖系统陆续推广应用;南方肉牛规模养殖场,肉牛活动区域全漏缝地板以及部分漏缝地板养殖工艺日益成熟;明确了温度是影响牦牛生产性能变化的关键因素,重视牦牛冷应激和通风换气,严格控制有害气体浓度上限。
 
  设施设备方面,受2021年度饲草短缺的影响,2022年度青饲料收获机销售数量大增,产品性能有所提升。大型青饲料收获机多割台配置有所增加,可适应高杆作物、牧草或凋萎青贮等不同作物、不同青贮模式的需求;中小型青贮机多功能割台技术有所突破,一个割台可以适应不同作物的收获需求;全液压驱动、自动清理堵塞物、金属石块探测、自动磨刀、故障自检、智能控制等技术有所提升;市场主流产品新技术应用水平提升。从市场销售看,中小型裹包青贮机及中小型TMR等养殖装备市场需求旺盛。
 
  牛场粪污处理与利用方面,重点开展了牛粪资源化利用、环境风险因子去除等相关研究。研究采用牛粪粪水厌氧消化联合超声-吸附方法削减四环素类抗性基因,去除率达99.32%;采用碱预处理可提高牛粪厌氧消化产甲烷性能,KOH最佳投加量为6 mmol OH-/g.VS;牛粪添加2.5%生物炭、7.5%磁性生物炭和5%磁铁粉厌氧发酵效果最好。(生产与环境控制研究室主任 陈昭辉)
 
  5、加工与品质控制领域
 
  肉牛、牦牛屠宰加工正向着规范屠宰、精准分割、质量安全管控、绿色加工技术等方面发展,以满足新形势下饮食方式新需求与提高行业抵御风险能力的需要。
 
  2022年实施和2023年即将实施的牛屠宰加工标准有GB/T 40464-2021《冷却肉加工技术要求》、GB/T 29392-2022《畜禽肉质量分级 牛肉》、GB/T 17238-2022《鲜、冻分割牛肉》和 GB/T 40467-2021《畜禽肉品质检测 近红外法通则》等。这些标准宣贯实施将会在国家层面有效提升我国冷却(冷鲜、冰鲜)牛肉生产与质量,进一步促进国产牛肉等级与规格化生产消费。
 
  在牛肉品质控制方面,搭建了生鲜牛肉冷藏时间识别模型;研发了利用天然提取物制备的智能指示标签,可以指示牛肉冷藏过程中新鲜度的变化;利用氨基酸二肽谱分析技术、DNA杂交技术、元素分析仪-稳定同位素比质谱仪(EA-IRMS)技术实现了掺假物鉴别以及牛肉的产地溯源。
 
  在牛肉安全控制方面,进行了牛肉源主要致病菌的流行病学分析,并建立了相应的风险评估模型。针对不同来源牛肉建立了牛肉乳化技术、原辅料复配技术、固态发酵技术等差异化加工技术并研发了系列牛肉乳化产品、发酵制品和预制牛肉菜肴等新产品;并对传统牛肉制品如酱卤牛肉、牛肉干进行了减盐技术、安全提升等技术革新。开发了副产物脱腥、牛头蹄皮脱毛等技术和牛皮脱毛等装置;研发了婴幼儿辅食牛肝酱、酸辣肚丝汤、骨粉、胶原蛋白果冻及牛皮胶原肽布丁等系列休闲食品;提取的糖尿病抑制肽、牛骨明胶衍生肽和呈味肽等生物活性肽可有效促进人体代谢,并具有抗高血糖、高血压和高血脂等生理调节功能。(加工研究室主任 孙宝忠)
 
  6、产业经济领域
 
  2022年,国内肉牛产业经济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肉牛产业发展与政策、肉牛养殖碳排放、肉牛生产效率和牛肉供应链发展等方面。在肉牛产业发展与政策方面,多元进口和强化自我供给能力成为我国满足居民牛肉需求增长的重要渠道。
 
  2022年,我国牛肉进口来源国和进口数量均有增长。国家和地方出台肉牛产业支持政策,推进肉牛产业装备升级、数字化转型和绿色生态高质量发展。在小规模大群体的背景下,通过“葡萄式”的产业结构保障我国牛肉安全供给的认识和实践正在形成,相关的支持政策正在不断探索之中。
 
  2022年,金融支持也正成为管理部门和行业推动肉牛产业发展的重要措施。在肉牛养殖业碳排放方面,将碳排放纳入到效率测算框架,测算碳排放效率时空演化特征及空间分布格局,中国肉牛产业碳排放呈“倒N型”,但尚未实现碳达峰。
 
  在肉牛生产效率测算方面,环境因素和资源禀赋影响着不同养殖户的技术效率,环境效率模型成为解决环境和资源禀赋影响肉牛养殖技术效率的重要工具。
 
  在牛肉供应链方面,“增产、降本、提质、特色化”成为肉牛产业生产端的重要指导原则,而线上销售和预制菜销售则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青睐,生产者也正在积极探索通过线上直接面对消费者的渠道。(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 曹建民)
日期:2023-01-31
 
 行业: 畜禽肉品
 标签: 牦牛 肉牛
 科普: 牦牛 肉牛
 
[ 食品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行业相关食品资讯
 
会展动态MORE +
 
推荐图文
按字母检索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食品伙伴网资讯部  电话:0535-2122172  传真:0535-2129828   邮箱:news@foodmate.net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