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食品晚九点
国际食品
最新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食品资讯 » 食品科技 » 全国农技中心关于印发《玉米水肥一体化单产提升技术方案》的通知(农技...

全国农技中心关于印发《玉米水肥一体化单产提升技术方案》的通知(农技土肥水〔2024〕54号)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时间:2024-05-23 09:24 来源:全国农技推广网 原文:
核心提示:为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2024年全国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工作方案〉的通知》(农农发〔2024〕2号)要求,强化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实现玉米密植和水肥精准调控,支撑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全国农技中心制定了《玉米水肥一体化单产提升技术方案》,现印发给你们。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土肥(耕肥、耕环、耕保、农技)站(中心),天津市、辽宁省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技推广总站,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农业发展部:
 
  为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2024年全国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工作方案〉的通知》(农农发〔2024〕2号)要求,强化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实现玉米密植和水肥精准调控,支撑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我中心制定了《玉米水肥一体化单产提升技术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玉米单产提升工程、绿色高产高效行动、节水增粮推进县建设等工作抓好落实,助力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
 
  联 系 人:全国农技中心节水农业技术处 吴勇、陈广锋
 
  联系电话:010-59194532
 
  电子邮箱:water@agri.gov.cn
 
  全国农技中心
 
  2024年5月21日
 
  玉米水肥一体化单产提升技术方案
 
  水肥一体化技术,通过向作物根区适时适量、集中高效供应水分和养分,能够及时有效满足作物水肥需求,是实现玉米密植和水肥精准调控,支撑玉米单产提升的关键举措。为推进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服务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工程,特制定本方案。
 
  一、适宜区域及技术效果
 
  适宜有水源条件的玉米产区,主要包括东北及长城沿线春玉米、西北内陆灌区和沿黄灌区春玉米、华北黄淮和汾渭平原夏玉米和西南部分补充灌溉玉米种植区等。主要采用地面滴灌、浅埋滴灌或深埋渗灌等方式精准灌水和施肥,播后及时滴水出苗确保苗全苗齐,全程按需分次均衡灌水施肥,氮钾后移、磷肥基追搭配、中微量元素因需补需实现精准供应,确保后期不脱肥,支撑高密度群体。同时配套科学选种、化控防倒和病虫草害防控等措施。实现水肥效率和玉米产能双提升目标,与当地常规模式相比,支撑密度增加10%-30%,单产和水分生产力提高10%以上。
 
  二、不同区域技术要点
 
  (一)东北及长城沿线春玉米。主要包括东北中西部、内蒙古东部和中部、华北北部和黄土高原等区域春玉米,具有喷滴灌设施条件的半干旱半湿润区域,适宜采用浅埋滴灌、膜下滴灌、深埋渗灌等技术。
 
  1. 整地及播种。一是精细整地。整地要掌握好“平、碎、匀”要点,土壤翻耕或旋耕后耙地,做到耕层上虚下实,地面平整、无明显土块。二是适时播种。耕层5厘米处地温稳定超过10-12℃时适墒播种,覆膜地块可适当提前。三是科学播种。播种前,可对种子二次包衣或拌种,用含磷锌液体肥浸种增加种子营养,促进生根。选用带有导航功能机械和精量播种机播种,速度均匀慢速,单粒精播,播深3-6厘米。大小行播种时,大行距一般70-80厘米,小行距一般30-40厘米。四是合理增密。选择经国家或省级审定,在当地已种植并表现优良的耐旱、耐密、抗病、高产、宜机收品种。适度增加播种密度,与传统种植模式相比,因地制宜增密15%-30%。
 
  2. 水肥一体化系统。主要有水源、首部枢纽、输配水管网和滴灌带(管)组成。滴灌设备的规格和型号根据生产实际进行选择,滴灌灌水器出水量一般在1.0升/小时-2.5升/小时之间。首部枢纽包括加压、过滤和灌溉施肥智能决策等设施设备。积温不足、蒸发量大的区域,宜采用膜下滴灌;东北西部和内蒙古东部等地宜采用浅埋滴灌。
 
  3. 灌溉施肥策略。底肥建议施用玉米配方肥20-25公斤/亩,施肥时肥料离种子侧5厘米,深7-10厘米,推荐选用具有保水、生根等作用的新型肥料。膜下滴灌玉米全生育期灌水5-8次,每次灌水量10-25m?/亩,灌溉定额每亩约100-150m?,浅埋滴灌单次灌水量较膜下滴灌高3-5m3/亩左右。玉米播种后即滴灌出苗水,同时随水滴施大量元素水溶肥(高磷中氮低钾型)或磷酸一铵3-5公斤/亩,利于出苗快而齐。拔节至抽雄前分2次随水滴施高氮大量元素水溶肥5-8公斤/亩。抽雄期滴施平衡型大量元素肥料5-8公斤/亩。灌浆期至乳熟期,追施高氮大量元素水溶肥5-7公斤/亩。全生育期施氮(N)13-20公斤/亩、磷(P2O5)6-10公斤/亩、钾(K2O)4-10公斤/亩。
 
  4. 控旺防倒防病。高密度种植条件下玉米群体大、倒伏风险高,在6-8展叶期喷施玉米控旺剂,控制穗位高度、增粗基部茎节,提高玉米抗倒伏能力。播后苗前和苗后及时喷施除草剂防除杂草,孕穗期盯防玉米螟和中后期茎腐病及叶斑类病害。
 
  (二)西北内陆灌区和沿黄灌区春玉米。主要包括新疆、河西走廊等内陆灌区以及甘肃、宁夏和内蒙古等沿黄灌区,是降水量少、蒸发量较大的干旱半干旱地区,适宜推广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沿黄灌区,宜在此基础上推广黄河水直滤滴灌技术,破解黄河水泥沙过滤难题。
 
  1. 选配品种及科学播种。针对灌区气候特点、栽培管理水平等实际情况,选择耐密性好、穗位低、抗倒伏能力强,适合当地的高产优质多抗品种。播前种子包衣,包衣剂可用含有黏结剂的杀虫剂、杀菌剂、复合肥料、微量元素、植物生长调节剂等配合制剂,提高玉米抗逆性。播种深度一般4-6厘米,若土壤墒情不足,可适当深播,播后盖土,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大小行播种时,大行距一般70-80厘米,小行距一般30-40厘米。合理增加播种密度,河西灌区、河套灌区等高产地块播种量一般可增加到6500-7000株/亩左右,具体亩株数因品种而异。
 
  2. 机械覆膜铺管一体。建议采用具有北斗导航功能的播种机械,一次性完成施肥、播种、铺管、铺膜、压膜、覆土等作业,滴灌带间距90-120厘米,1条滴灌带控制灌溉2行玉米,大小行播种时滴灌管布置在窄行中间。播后苗前封闭除草,减少杂草发生。膜下滴灌建议使用宽幅70厘米、厚度0.01毫米的生物降解地膜覆盖地面(具体型号因种植模式而异),地膜压严压实,膜上每2米处覆土,以防跑墒及大风刮破地膜。
 
  3.灌溉施肥策略。玉米全生育期一般灌水8-12次,灌水定额每亩约145-320m?。播种后即灌水1次滴水出苗,灌水量15-30m?/亩。有条件地区在秋翻地时施用腐熟有机肥2-3吨/亩,底肥建议施用玉米配方肥20-30公斤/亩,推荐选用具有保水、生根等作用的新型肥料;强化玉米中后期水肥供给,分别于拔节期追肥1次、拔节-大喇叭口期追肥1次、大喇叭口-吐丝期追肥2-3次高氮型水溶肥,吐丝-灌浆中期追肥2-3次中氮高钾型水溶肥料,全生育期追肥6-8次,共追施氮(N)13-20公斤/亩、磷(P2O5)6-10公斤/亩、钾(K2O)4-10公斤/亩,追肥选用水溶性肥料,施肥量也可根据土壤地力、目标产量等情况适当调整。黄河流域河套灌区因黄河水泥沙含量大,低成本、高效率过滤泥沙,是水肥一体化技术大面积推广的关键。建议采用黄河水直滤技术,实现快速高效低成本过滤,达到滴灌要求。
 
  4. 控旺防倒防病。膜下滴灌玉米田间小气候较为干燥,应加强叶螨的综合防治,并重点注意玉米螟、黏虫、草地螟的防治。在玉米拔节初期喷施控旺剂,控制穗位高度、增粗基部茎节,提高玉米抗倒伏能力。
 
  (三)华北黄淮和汾渭平原夏玉米。主要包括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和安徽淮河以北地区、陕西关中和山西汾河谷地,小麦-玉米轮作为主,适宜采用地面滴灌、浅埋滴灌、深埋渗灌、地埋可伸缩喷灌、行走式喷灌机等方式实现水肥一体化。
 
  1. 品种选择及处理。选择紧凑耐密、抗病、抗倒、宜机收、经过包衣处理的中晚熟夏玉米品种。若没有包衣处理,可根据种植区域常发病虫害进行拌种或种衣剂包衣。如选择5.4%吡虫啉·戊唑醇等高效低毒种衣剂包衣,控制苗期灰飞虱、蚜虫、丝黑穗病等;用辛硫磷等药剂拌种,防治地老虎、金针虫、蛴螬等地下害虫。
 
  2. 单粒精播合理密植。贴茬直播,宜采用等行距机械播种,行距一般60-65厘米;灭茬直播,可采用等行距或大小行机械播种。大小行播种时,大行距一般70-80厘米,小行距一般30-40厘米。播种深度为3-5厘米。根据品种耐密性合理增加密度,一般紧凑型品种亩留苗密度5500-6000株,半紧凑型品种亩留苗密度5000-5500株。
 
  3. 水肥一体化管道铺设。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的浅埋滴灌田,在小麦播种时使用带有浅埋铺设滴灌带(管)功能的播种机,黏土或壤土埋深2-3厘米左右,沙壤土埋深4-5厘米。滴灌带(管)铺设长度根据滴灌带(管)规格和生产实际设定。玉米在滴灌带(管)中间预留的玉米行播种。上茬无滴灌带(管)的夏玉米田,前茬如有秸秆需先进行秸秆粉碎或清理,再进行夏玉米播种铺管作业。地埋渗灌水肥一体化管道需在小麦播种前施工铺设。
 
  4. 灌溉施肥策略。该区域玉米生长正值雨热同期,可结合降水情况进行测墒补灌。播种后0-20厘米土壤相对含水量小于65%时,滴灌出苗水15m3/亩左右;拔节期0-40厘米土壤相对含水量小于70%时灌水15-20m3/亩;大喇叭口至灌浆期0-40厘米土壤相对含水量小于75%时灌水20-25m3/亩。总养分施用量建议为氮(N)15-18公斤/亩,磷(P2O5)6-8公斤/亩,钾(K2O)8-10公斤/亩,其中70%-80%的氮肥及40%钾肥分3-4次在拔节至灌浆期随水追施。石灰性土壤或缺锌地块底施或水肥一体化追施一水硫酸锌2公斤/亩。
 
  5. 其他配套措施。一是杂草防除“封定结合”,采用播后芽前封闭与苗后茎叶定向喷药相结合的方法防除杂草。优先选择播后芽前封闭除草,减轻苗后除草压力。二是控旺防倒伏。玉米前期控制氮肥施用量,避免植株徒长;在6-8展叶期科学喷施控旺剂,缩短节间,增强抗倒伏能力。三是适时晚收,待籽粒乳线基本消失、基部黑层出现后机械收获。
 
  三、重点任务
 
  (一)强化技术集成。参考不同区域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要点,开展技术应用调研和模式集成创新。围绕不同灌溉方式、灌水量、施肥量等进行对比,优化技术参数,配套品种、栽培等措施,集成属地化的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熟化形成技术规程,提高针对性和实用性,实现水肥效率和玉米单产双提升目标。
 
  (二)开展示范建设。在具备灌溉条件的区域,大力推广应用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将高效节水灌溉设备优势转化为粮食产能优势。结合绿色高产高效节水增粮推进县、玉米单产提升工程等工作,集中连片开展玉米水肥一体化提单产创高产集成示范。
 
  (三)做实指导培训。将水肥一体化技术作为玉米提单产的关键技术,动员各级农技推广人员、科研院校专家、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深入田间,开展技术指导,帮助农民解决生产问题。线上线下多形式举办技术培训,讲解关键要点,提高农民高效节水灌溉和科学水肥管理技能。
日期:2024-05-23
 
 行业: 粮油
 标签: 中央 玉米 粮油
 科普: 中央 玉米 粮油
 
[ 食品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行业相关食品资讯
 
会展动态MORE +
 
推荐图文
按字母检索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食品伙伴网资讯部  电话:0535-2122172  传真:0535-2129828   邮箱:news@foodmate.net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