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食品晚九点
国际食品
最新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食品资讯 » 中国食品 » 食品召回制度简要解析

食品召回制度简要解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时间:2024-05-24 08:28 来源:食品伙伴网 原文:
核心提示:食品召回制度是依据《食品安全法》及其相关法规建立的,食品召回作为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一环,对于保障公众健康、维护市场秩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下食品伙伴网对食品召回制度相关规定进行简要梳理,以期为食品召回管理提供参考。
  食品伙伴网 食品召回制度是依据《食品安全法》及其相关法规建立的,食品召回作为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一环,对于保障公众健康、维护市场秩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下食品伙伴网对食品召回制度相关规定进行简要梳理,以期为食品召回管理提供参考。

  01

  食品召回制度的法律法规基础
 
  《食品安全法》规定,国家建立食品召回制度。当食品生产者发现其生产的食品不符合安全标准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时,必须立即停止生产并召回已上市食品,同时通知相关方。这一规定为食品召回制度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为确保食品召回制度有效执行,《食品召回管理办法》进一步细化了召回的具体操作和管理要求。为贯彻实施该办法,原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发布了《关于贯彻落实〈食品召回管理办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强调加强监管、完善机制和组织领导。

  02

  不安全食品的范围
 
  根据《食品召回管理办法》,不安全食品是指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定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以及其他有证据证明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食品。
 
  这个定义明确了不安全食品共包含两类食品:
 
  一是,法律法规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这些食品可能是因为其成分、生产工艺、标签标识等方面不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而被明令禁止生产、销售或进口的。这类食品往往存在明显的安全隐患,可能直接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
 
  二是,有证据证明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食品:这类食品可能本身并未违反法律法规的禁止性规定,但是通过科学评估、检验检测或消费者反馈等途径,发现有证据表明其存在潜在的健康风险。这些食品可能由于原料污染、生产过程控制不当、储存运输条件不当等原因,导致食品中可能含有有害物质、微生物超标或营养成分不符合要求等问题,进而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明确列出了十三类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符合其中任何一种情况均属于不安全食品。概括来说,不安全食品主要包括使用非食品原料、过期原料、添加剂超标、滥用添加剂、营养不达标、感官异常、病死或死因不明肉类、检疫不合格肉类、被污染、标签虚假或过期、无标签以及国家明令禁止的食品等。
 
  03

  食品召回主体责任
 
  根据《食品召回管理办法》,食品生产经营者是食品召回的责任主体。一旦发现食品存在安全问题,食品生产经营者应立即停止生产、销售,并主动实施召回。食品生产者需按照召回计划召回不安全食品,而食品经营者知悉后应立即停止购进、销售,封存不安全食品,并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张贴召回公告,配合生产者进行召回。同时,食品经营者还需告知供货商,供货商也要及时告知生产者。为确保食品安全,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建立健全召回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加强内部管理。
 
  04

  食品召回类型
 
  食品召回分为主动召回和责令召回两种类型。
 
  主动召回:指食品生产、销售企业在发现自己生产、销售的食品存在安全问题后,自觉启动召回程序,回收并处置不合格的食品。食品生产者知悉其生产经营的食品属于不安全食品的,应当主动召回。食品经营者对因自身原因所导致的不安全食品或因生产者无法确定、破产等原因无法召回不安全食品的,食品经营者应当在其经营的范围内主动召回。
 
  责令召回:指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在发现食品生产、销售企业生产的食品存在安全隐患,而企业未主动召回时,责令其召回的行为。
 
  05

  食品召回等级
 
根据食品安全风险的严重和紧急程度,食品召回分为三级。食品生产者应当在知悉食品安全风险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启动召回,食品生产者在发布食品召回公告后,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召回工作。召回等级及相关规定如下表: 

召回等级
不安全食品类型
启动召回时间
完成召回时间
一级召回
食用后已经或者可能导致严重健康损害甚至死亡
24小时内
10个工作日
二级召回
食用后已经或者可能导致一般健康损害
48小时内
20个工作日
三级召回
标签、标识存在虚假标注的
72小时内
30个工作日

  注意:标签、标识存在瑕疵,食用后不会造成健康损害的食品,食品生产者应当改正,可以自愿召回。
 
  06

  食品召回程序及注意事项
 
  一旦发现食品存在安全隐患,企业应立即启动召回程序,迅速采取行动,确保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食品召回程序通常包括制定召回计划、发布召回公告、实际执行召回、处置不安全食品等关键环节。
 
  (一)制定召回计划
 
  召回企业应制定召回计划,准确确定需要召回的食品范围,明确召回原因、召回时间、召回责任人等具体内容。食品召回计划必须包括以下详细内容:
 
  (1)食品生产者的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具体负责人、联系方式等基本情况;
 
  (2)食品名称、商标、规格、生产日期、批次、数量以及召回的区域范围;
 
  (3)召回原因及危害后果;
 
  (4)召回等级、流程及时限;
 
  (5)召回通知或者公告的内容及发布方式;
 
  (6)相关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义务和责任;
 
  (7)召回食品的处置措施、费用承担情况;
 
  (8)召回的预期效果。
 
  (二)通知相关方并发布召回公告
 
  企业应及时通知销售者、消费者、经销商、批发商和零售商等相关方,告知实施召回的原因、范围、处理方式等,并要求相关方立即停止销售、分发和使用受影响的食品。企业启动召回并提交召回计划后,应当在省级及以上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网站和主要媒体上发布召回公告。召回公告必须包括以下相关内容:
 
  (1)食品生产者的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具体负责人、联系电话、电子邮箱等;
 
  (2)食品名称、商标、规格、生产日期、批次等;
 
  (3)召回原因、等级、起止日期、区域范围;
 
  (4)相关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义务和消费者退货及赔偿的流程。
 
  (三)实际执行召回
 
  实际执行召回过程中,需要快速、准确、公开、透明和有效沟通,以确保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同时维护企业的形象和信誉。企业应注意以下事项:
 
  (1)公开透明。通过媒体、官方网站等渠道向公众公开召回信息,保持信息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减少消费者的恐慌和疑虑。
 
  (2)有效沟通。与监管部门、消费者和媒体保持有效沟通,及时报告召回进展情况,解答疑问,消除误解,增强公众信任度。
 
  (3)保留记录。保存召回过程的详细记录,包括召回计划、通知内容、召回数量、处理方式等,以备监管部门检查。
 
  (4)遵守法规。在召回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确保召回程序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四)妥善处置不安全食品
 
  对于不同类型的不安全食品,企业应当妥善采取补救、销毁等处置措施。
 
  (1)对于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腐败变质、病死畜禽等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食品,应当立即就地销毁或集中销毁。
 
  (2)对于标签、标识等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可以在采取补救措施且能保证食品安全的情况下继续销售,销售时应当向消费者明示补救措施。
 
  (3)对不安全食品进行无害化处理,能够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的,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4)对不安全食品处置方式不能确定的,应当根据相关专家评估意见进行处置。
 
  妥善处理不安全食品的同时,企业应对召回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问题根源,制定改进措施,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小结
 
  食品召回制度总体上是以问题食品的出现为前提,旨在最大程度地降低食品问题带来的影响和危害。妥善处理召回,关乎企业的声誉、影响企业的品牌、牵涉企业的责任。企业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加强内部管理和员工培训,确保食品安全和召回工作的有效实施。

日期:2024-05-24
 
 
[ 食品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行业相关食品资讯
 
会展动态MORE +
 
推荐图文
按字母检索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食品伙伴网资讯部  电话:0535-2122172  传真:0535-2129828   邮箱:news@foodmate.net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