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食品晚九点
国际食品
最新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食品资讯 » 食品科技 » 大豆灰斑病识别与防治技术

大豆灰斑病识别与防治技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时间:2024-08-11 07:00 来源: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微信号 原文:
核心提示:大豆灰斑病是我省主要大豆病害,由大豆尾孢菌(Cercospora sojina Hara)引起,对大豆叶、茎、荚、豆粒均能造成危害,以叶片和豆粒为害最重。子叶上病斑近圆形略凹陷,深褐色;叶片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中间灰色,边缘红褐色,与健全组织分界明显,呈蛙眼状,气候潮湿时,病斑背面有灰色霉层;茎部病斑椭圆形或纺锤形,灰色,边缘黑褐色,密布微细黑点;豆荚病斑与叶片病斑类似;豆粒感病后在表面形成灰色或棕色的不规则形病斑,可造成籽粒表面斑驳,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商品性。
  大豆灰斑病是我省主要大豆病害,由大豆尾孢菌(Cercospora sojina Hara)引起,对大豆叶、茎、荚、豆粒均能造成危害,以叶片和豆粒为害最重。子叶上病斑近圆形略凹陷,深褐色;叶片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中间灰色,边缘红褐色,与健全组织分界明显,呈蛙眼状,气候潮湿时,病斑背面有灰色霉层;茎部病斑椭圆形或纺锤形,灰色,边缘黑褐色,密布微细黑点;豆荚病斑与叶片病斑类似;豆粒感病后在表面形成灰色或棕色的不规则形病斑,可造成籽粒表面斑驳,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商品性。
 
  防治建议:
 
  1.农业防治。优先选用抗(耐)病品种,合理轮作避免重迎茬,有条件的可以进行2年以上轮作。在大豆收获后,需要清理田间病残体,并通过翻耕,减少越冬的病原菌。
 
  2.药剂防治。可选用丙环·嘧菌酯、唑醚·氟环唑、氯氟醚·吡唑酯、吡唑醚菌酯、嘧菌酯等具有植物健康作用的杀菌剂,兼防其它叶部病害,实现“一喷多防”;可加入碧护、芸苔素内酯等生长调节剂,实现“一喷多效”。
 
  3.科学施药。利用植保无人机开展航化作业时,应按施药液量的0.5%-1%添加航化专用助剂,且每亩喷液量应达到1.5升以上,以保证防控效果。
日期:2024-08-11
 
 
[ 食品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会展动态MORE +
 
推荐图文
按字母检索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食品伙伴网资讯部  电话:0535-2122172  传真:0535-2129828   邮箱:news@foodmate.net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