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食品晚九点
国际食品
最新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食品资讯 » 中国食品 » 食品安全大家谈——食品标准“内外有别”(总结)

食品安全大家谈——食品标准“内外有别”(总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时间:2011-05-05 16:24 来源:食品伙伴网 
核心提示:食品安全大家谈——食品标准“内外有别”(总结)

    近期关于食品安全标准的争论很多,很多新闻媒体都很关注,今天(2011-4-21)接到新文化报记者电话,希望就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听听论坛朋友们的意见。

    主要包括:

    1、我国食品标准中明显落后于欧美有哪些具体例子,尤其是在大量消耗品和婴幼儿食品方面,如米、面、油、奶粉等。
    2、中国食品标准滞后欧美的真实原因都有哪些呢?
    3、中国食品标准制定的流程和制度,是不是存在缺陷和不足,在哪些环节
    4、近两年,中国在食品标准的制定上似乎有了进步,哪些具体的案例值得肯定呢?

    食品伙伴网说明:欢迎各位业内朋友提供详实的信息,共同推动国内食品安全。

    讨论地址:食品安全大家谈——食品标准“内外有别”

    以下是部分网友回复:

    网友:wulianz

    我国GB2760-2007《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16.06规定"硫酸铝钾(钾明矾),硫酸铝铵(铵明矾)

    膨松剂、稳定剂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铝的残留量≤100mg/kg,(干样品,以Al计)",GB2762-2005《食品中污染物限量》4.6.1规定:"面食制品中铝限量指标为100mg/kg".而欧盟食品安全局规定,食品中(例如面条)铝含量不能超过10mg/kg.我国标准规定比欧盟规定高10倍。

    网友:gaoketian

    国内标准不一定低于国外标准的,以出口美国的冻虾为例。

    美国FDA对冻虾要求的硝基呋喃四项代谢物的标准是1.0ug/kg,中国是0.5ug/kg.  FDA副溶血弧菌的标准是不得超过10000/g,中国是不得检出。

    因标准或法规不一致而被欧美通报的例子的确有,但更主要的是发展中的中国对标准的理解与执行的结果。

    网友:纵贯线

    1、各国食品标准,大都以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等国际组织标准为参照,各国不尽相同可以理解,至于"落后"一说,并不恰当。有些产品,比如,大米中镉的限量,我国最高是0.2mg/kg,而CAC要求则是0.4 mg/kg,我国标准严于CAC.鱼类制品中,镉限量我国是0.1 mg/kg,而欧盟对部分鱼类中则允许高达0.3 mg/kg.近年来,我国很多标准也正在努力与国际接轨。

    2、据了解,我国标准制定的流程,一些产品标准是由企业或协会组织主导制定;但限量标准则需有风险评估等理论支持。

    3、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与标准严格与否关系似乎不大,有几位网友发的国内外限量标准,大部分都与国际一致。问题的关键还是对标准的执行问题,有学者说,我国现在的食品标准在很多细节上比欧美国家还要严格,但是执行、监管的效果那就另外一回事了。

    网友:yuxiong050505

    我对其它食品行业不是很清楚,但对糖果行业食品添加剂这块还算是了解很多,在糖果界做了近八年,据我了解:我们国家在制定标准这块,基本上是拿欧美标准过来,稍做降低修改就当"国标"了。因此,可以说除了国与国之间各自允许的使用的添加剂是否被允许使用的不同之外,我们的"国标"要严于欧美标准,只要是按照我们的"国标"在执行生产的产品,基本上是可以在欧美流通的。

    但是,我们国家的个别商人,利欲熏心,为了通求利润,降低成本,竞敢用化工原料来生产食品,这能说是我们国家标准的问题吗?标准形同虚设,缺少是道德和监督,这个才是最尖锐的问题!

    在欧美国家,只要是在商店里购买的产品,人家都不会怀疑产品的质量问题,人家相信政府,相信只要是到了销售环节的产品就是合格产品。(是听说的,没有验证,但我相信是真的)

    我们在市面上经常能见到这类产品:以近乎低于成本价在售卖的各类产品比比皆是,我自己是做食品的,也想创业,可看到市面上的很多产品,只相当于我做出来的糖果成本价时,倍受打击!我苦笑:自己的本领不到家啊,功夫不够,自己的产品成本就相当于人家的零售了,还怎么创业?可想而知,这些产品生产用料是何等恶劣。

    有同行做技术的说:我们这类做糖果技术的就不可能在中国自己创业当老板,因为--如果你想赚钱,用的那材料,根本上过不了良心这关!这话虽然是在调侃,但也是我们的国情。

    网友:怕鼠的飞猫

    今个打电话回给老妈说起,内销与外销食品的事,老妈一句话说得挺好:

    好比穷人家去富人家拜年,垫着脚尖挑最好的往人家里送,富人给穷人拜年,随手拎个就是对方最好的了。

    中国食品,虽不至此,其实类似。

    内外有别,一是监管的部门就不一样,出口归CIQ,内销归质检,两部门虽同个老大,兄弟还不一样呢;

    二是你销往国外的食品,但凡没被吃掉,都有被预警的风险,企业忐忑,不敢放松,万一预警,紧接着就是整改啊、暂停出口啊,要了小命,可国内,只要不被媒体曝光,不出大事,一般吃不死人就OK;

    三是国内的小作坊不可靠,大企业也不踏实,三鹿双汇之后,老百姓信无可信,更别提那些城乡结合部啦,无证企业啊等等,出口的食品企业出口备案就高了一节,又动不动有这个认证,那个认证,不敢说认证了食品就好,至少人家质量体系运行得比较好;

    至于说标准内外有别,我觉得也正常,那你欧盟和美国的不也不一样?

    把现有的标准执行好,把没有的标准补充好,那比叽里咕噜说大通有用,有人说,标准要拒绝企业参与,但其实,真正的专家应该是在企业,哪怕你再是食品监管领域的专家,也是杂家,一个人监管几十个企业几十个品种,能专得过人家生产企业么,就看企业如何用心了。

    好的食品是生产出来的,不是监管出来的。中国的食品安全,最大作用的不是七七八八的监管部门,而是成百上千的企业,至于监管部门,裁判员么,应该是制定规则,严一警百。

    总理重视了,媒体关注了,老百姓留心了,就不行中国食品好不起来,瞧瞧人家处理酒驾?

    中国的事,领导重视,就没有办不好的事,拭目以待。

    扯远了,杂想而已。

    网友:yuanzhou

    应该说是监管的执行标准上存在区别,内销产品的监管远远没有外销产品的监管那么严格。

    1、食品链的监管:内销产品涉及到农业部、商业部、质检总局、工商总局、卫生部。外销产品都归在质检总局的CIQ机构,而CIQ机构设计有动植物检验检疫科、卫检科(或食检科)等对食品的养殖、种植、生产、检验进行监管。

    2、内销产品做不到批批都进行官方抽检,但外销产品CIQ都进行批批抽检,对于风险较高的食品,还对整个食物链进行监管和检验。

    3、生产许可监管内销产品是QS审查,外销产品现在是先有QS再实行生产卫生注册或登记备案,内销产品不一定需要进行HACCP体系的建立,但外销产品中的肉制品、水产品、速冻蔬菜等需进行HACCP体系建立后才能进行出口卫生注册。

    4、其他方面(此处省去N个字)
 

日期:2011-05-05
 
 
[ 食品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会展动态MORE +
 
推荐图文
按字母检索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食品伙伴网资讯部  电话:0535-2122172  传真:0535-2129828   邮箱:news@foodmate.net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