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食品晚九点
国际食品
最新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食品资讯 » 中国食品 » 保健食品功能释义(一)

保健食品功能释义(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时间:2020-04-09 11:44 来源:食品伙伴网 作者: 李可基   何晶晶   
核心提示:为引导消费者正确理解保健食品功能名称及其科学内涵,明明白白选择保健食品,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李可基教授编写保健功能释义(健康教育核心信息),释义包括保健功能、适宜人群、保健知识三部分,内容丰富、科学、简明。
  保健功能释义(健康教育核心信息)

  (27功能) 
  编写说明
 
  《保健功能释义(健康教育核心信息)》根据保健功能科普知识传播工作的需要起草。
  《保健功能释义(健康教育核心信息)》用于解读保健功能,其内容以科学、严谨、简明为原则,做为编写科普文本的科学陈述模版。具体内容包括保健功能、适宜人群、保健知识三部分。
 
  【保健功能】对保健功能名称展开,解读功能作用及其保健定位和影响因素,目的是引导消费者正确理解保健功能名称及其科学内涵。
 
  1、保健功能名称的文字解释。必要时,根据保健功能定位,补充与促进机体健康有关的修饰用语。如“(润肠)通便”解释为“帮助排便”。
 
  2、结合保健功能的科学认知,延伸解释功能定位和功能作用机理。如“抗氧化”解释为“提供抗氧化物质,帮助机体维持氧化抗氧化过程的平衡”。
 
  3、说明与保健功能作用有关的其他影响因素,提示促进健康需要关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如“改善视觉疲劳首先应保证恰当的用眼照明、距离和时间,佩戴合适的眼镜”。
 
  4、提示消费误区。如“不能增加机体对酒精的耐受能力”。
 
  【适宜人群】解释适宜人群的具体范围和含义,目的是引导消费者合理选择保健食品。
 
  1、提示消费者是其消费行为的责任主体。如使用“有意愿选择保健食品者”等用语。
 
  2、提示消费者保健食品的效果因人、因时、因事、因环境、因条件不同而不同的可能性。如使用“担忧(功能欠佳)”“尝试(改善效果)”等用语。
 
  3、根据保健功能定位,进一步明确适用范围。如血压“偏高”指“血压处于正常高值或不稳定升高范围”。
 
  4、提示疾病患者。如使用“应就医”等用语。
 
  【保健知识】依据和参考政府机构、专业学术组织的指南、共识、专业著作等权威信息,补充与保健功能和适用范围有关的医学、营养学和保健养生知识,帮助消费者进一步理解保健功能的解释、机理、依据和适用范围,以便于消费者科学理性自主选择保健食品。
 
  1.增强免疫力,免疫调节
 
  【保健功能】增强免疫力或免疫调节
 
  帮助机体维持正常免疫能力。营养不良、过度疲劳、过量运动、生活不规律、精神压力等因素可以降低免疫能力,注意调理这些因素,有助于维持和促进免疫系统的健康。
 
  【适宜人群】免疫力低下者
 
  担忧免疫能力下降,并愿意选择保健食品,尝试增强免疫力者。“免疫力”指机体免疫系统的防御、监视、排斥和耐受能力;“免疫力低下”指健康人群由于营养、疲劳、运动、心理等因素所致的免疫力降低。由于患病及其治疗引起的免疫功能变化应就医。
 
  【保健知识】
 
  免疫系统行使对外防御和对内维稳的功能,通过识别“自己”和“异己”,保护和耐受属于自己的器官、组织、细胞、分子等“同类”物质,抵御和排斥不属于自己的细菌、毒素和不正常的癌变细胞等“异类”物质。免疫力高低的诊断应根据医学和相关免疫指标的检查结果。
 
  2. 缓解体力疲劳,抗疲劳
 
  【保健功能】缓解体力疲劳或抗疲劳
 
  缓解因体力负荷和运动引起的体力下降的感觉。“体力疲劳”与身体承受的体力负荷大小直接相关,也与身体运动素质、饮食、情绪等因素有关。缓解体力疲劳还应首先注意选择适合个人能力的运动量、合理安排饮食、控制心理和情绪因素、注意休息和睡眠。
 
  【适宜人群】易疲劳者
 
  愿意选择保健食品,尝试缓解体力疲劳感者。“疲劳”指体力劳动和运动引起的疲劳感,不同于疾病、脑力劳动和压力引起的“体力疲劳感”。
 
  【保健知识】
 
  生理性体力疲劳,医学上主要定位在体力下降、不支的主观感觉,可发生于高强度、大运动量的运动训练和体力负荷;也可发生于日常生活中较低的体力负荷。生理性体力疲劳可以因压力等负面情绪加重,经过休息可自然缓解和恢复;病理性体力疲劳继发于卧床、手术、化疗、肿瘤等疾病,缓解和恢复主要决定于病情的发展。不宜将缓解体力疲劳或抗疲劳理解为“壮阳”。
 
  3. 抗氧化
 
  【保健功能】抗氧化
 
  提供抗氧化物质,帮助机体维持体内氧化与抗氧化过程的平衡。食物是外源性抗氧化物质的主要来源,适量补充抗氧化物质,可以弥补膳食摄入的不足。
 
  【适宜人群】中老年人
 
  有意愿补充抗氧化物质的中老年人。
 
  【保健知识】
 
  人类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氧气,在机体利用氧的过程中需要自由基辅助很多生化反应的进行和生物活性分子的合成;自由基还参与能量的生成、细胞和基因的调控、细胞信号的传导、免疫杀伤、解毒等多种功能。抗氧化物质捕获细胞中过量的自由基,防止其逸出造成细胞和DNA、蛋白质、脂肪酸等生物大分子的氧化损伤。自由基有其生理功能也有其造成病理损伤的潜能,二者共生共存;抗氧化物质通过其抗自由基损伤的作用,维持氧化与抗氧化、自由基生成与淬灭过程的平衡,促进机体健康。
 
  4. 增加骨密度
 
  【保健功能】增加骨密度
 
  在骨骼组织衰老过程中,帮助减慢骨密度的降低速度。老年人骨矿物质的丢失是衰老的必然趋势,表现为骨密度持续降低。骨密度受遗传、内分泌、饮食、运动等多种因素影响。
 
  【适宜人群】中老年人
 
  担忧骨骼健康,并愿意选择保健食品,尝试延缓骨密度降低的中老年人。骨关节疾病患者应就医。
 
  【保健知识】
 
  骨密度指骨骼组织矿物质密度,间接反映骨骼的健康状况,不能反映关节的健康状况。随着年龄增长,中老年人骨矿物质流失增加、骨矿物质密度降低,女性更年期和绝经导致骨矿物质密度出现断崖式降低,都是生命的自然过程。
 
  5. 润肠通便,通便
 
  【保健功能】通便或润肠通便
 
  帮助排便。多吃蔬菜、水果和粗制的谷类,增加运动,多饮水,同样有助于改善肠道的生理排便功能。
 
  【适宜人群】便秘者
 
  愿意选择保健食品,尝试缓解“便秘”者。“便秘”指生理性原因引起的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粪便干结等情形。消化和神经系统等引起的病理性便秘应就医。
 
  【保健知识】
 
  神经功能障碍、慢性疾病、用药、肠道菌群失调等患者可以出现便秘症状,其便秘问题的解决,应以治疗原发疾病为先。
 
  6. 调节肠道菌群
 
  【保健功能】调节肠道菌群
 
  帮助调节和维持肠道中细菌群落的种类、数量、比例的平衡。肠道菌群受饮食、卫生习惯、生活环境等因素影响。通过保健食品调节肠道菌群是否可以影响体重、肠道功能、免疫功能等未经人群验证。
 
  【适宜人群】肠道功能紊乱者
 
  愿意选择保健食品,尝试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生理性肠道功能紊乱者。“肠道功能紊乱”指生理性的肠动力、排便、排气等功能失调。疾病引起的病理性肠道功能紊乱应就医。
 
  【保健知识】
 
  肠道中存在着数量繁多的细菌群落,保持这些细菌群落的种类、数量及其比例的平衡,是维持健康的肠道环境稳定和功能的必要条件。破坏这一平衡不利于肠道健康。
 
  有益于肠道健康的细菌称为“益生菌”,膳食纤维类物质等可以被肠道细菌作为营养物质利用,利于“益生菌”的生长,称为“益生元”,是“调节肠道菌群”功能的两类主要成分。
 
  7. 促进消化
 
  【保健功能】促进消化
 
  帮助改善生理性消化功能失调。同时应注意调整饮食的种类数量和温度、运动量、衣装保暖、情绪和压力等,暴饮暴食不利消化。
 
  【适宜人群】消化不良者
 
  愿意选择保健食品,尝试缓解与进食有关的上腹部不适、早饱感或餐后饱胀感者。“消化不良”指生理性、一过性、可逆的胃肠功能失调;胃肠道疾病引起的器质性消化不良应就医。
 
  【保健知识】
 
  消化是机体通过胃肠运动和消化道、胰脏等分泌的消化酶(如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等)的作用,使大块、结构复杂的食物分解,转化成结构简单、能够被肠道吸收的小分子化学物质(如葡萄糖、脂肪酸、寡肽、氨基酸等)的过程。
 
  生理性消化不良可在短时间内自愈,胃轻瘫、食道返流等胃肠道疾病引起的消化不良常持续或反复发作,不能自然缓解。消化性溃疡、胃肠道肿瘤、肝胆恶性肿瘤、寄生虫感染、慢性胰腺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慢性肾功能衰竭、电解质紊乱和部分药物治疗不良反应等均可能引发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相似的症状,应就医诊断鉴别。

  8. 对胃黏膜损伤有辅助保护作用
 
  【保健功能】对胃黏膜损伤有辅助保护作用
 
  帮助维护胃黏膜结构和功能的健康状态。控制总进食量、少吃或不吃刺激性食物、不过量饮酒、避免胃部受凉等有助于防护这些因素对胃黏膜的损伤。胃炎、胃溃疡引起的胃黏膜器质性损伤应就医。
 
  【适宜人群】轻度胃黏膜损伤者
 
  担忧胃黏膜损伤,愿意选择保健食品,以养护胃黏膜者。“胃黏膜损伤”指胃黏膜屏障的功能性损伤,不包括胃黏膜组织的器质性损伤和炎症性变化。有器质性胃黏膜损伤的胃炎、胃溃疡等患者应就医治疗。
 
  【保健知识】
 
  胃黏膜是胃内壁的表层。胃黏膜细胞和分泌物质形成特殊的屏障结构,其功能是保护胃黏膜,防止胃酸的损害。
 
  9. 提高缺氧耐受力,耐缺氧
 
  【保健功能】提高缺氧耐受力或耐缺氧
 
  帮助机体耐受和适应氧气含量和大气压力较低的环境。改善机体对缺氧环境的适应和耐受能力,应注意调整饮食、运动和其他生活方式因素。
 
  【适宜人群】处于缺氧环境者
 
  有意愿选择保健食品,尝试更好的耐受和适应氧气含量较低环境者。“缺氧环境”指大气压和氧气含量低的环境(如高原)。心血管、呼吸和造血系统疾病伴随缺氧症状者应就医。
 
  【保健知识】
 
  高原等缺氧环境的大气压和氧气含量低,机体对低压低氧环境不适应,产生呼吸、循环、消化、神经等系统的应激反应,称为缺氧(高原)反应,可出现头痛、心悸、气短、厌食等症状。轻者短期内缓解,重者可发展为高原病,需要紧急救治。
 
  10.减肥
 
  【保健功能】减肥
 
  减少身体的脂肪成分(体脂重量或占体重的比例)。控制饮食和增加运动是减少身体脂肪必不可少的措施,控制饮食同时可适量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必需营养素,以改善膳食营养供给。
 
  【适宜人群】单纯性肥胖者
 
  有意愿选择保健食品,尝试减少体内脂肪的超重者或肥胖者。“单纯性肥胖”为非继发于内分泌代谢等疾病的肥胖。
 
  【保健知识】
 
  体内过量脂肪蓄积属于一种不健康状态,是很多慢性疾病的风险因素。减少体脂和控制体脂过度增加有益健康。控制饮食和增加运动改变能量平衡,帮助减少身体脂肪;控制饮食以减少能量摄入为目的,同时应注意保证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供给;增加运动和适量补充蛋白质有助于减少肌肉的丢失。
 
  根据我国体重指数(体重(千克)/身高(米)2)的标准:18.5~23.9为正常,24~27.9为超重,28以上为肥胖。
 
  
  为了让大家能够更好的理解,李可基教授和食品有意思科普动漫团队一起设计制作了《保健食品功能释义》(漫画版),欢迎大家下载查看:保健食品功能释义(漫画版)

  参考资料

  1.国家市场总局:保健食品原料和保健功能目录管理办法(2019)

  2.国家食药总局: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2016)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 年版), 

  4.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许可司:关于印发抗氧化功能评价方法等9个保健功能评价方法的通知(国食药监保化[2012]107号) 

  5.国家食药总局:保健食品注册申请服务指南(2016年版) 

  6.美国食品标签指南(2009) 

  7.国家标准《疾病分类与编码》GB/T14396 

  8.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国成人超重与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北京

  9.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层高血压管理办公室、基层高血压管理专家委员会。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17)。中国循环杂志。2017(11):1041-1048

  10.高血压(联盟),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最近会高血压分会,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高血压分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11.中华医学会糖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中华糖尿病杂志,2018,10(1):2-67

  12.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修订联合委员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中国循环杂志。2016,31(10):937-953[p942]

  13.中国功能性消化不良专家共识意见(2015年,上海)。中国消化杂志2016,36(3):217-229

  14.中国黄褐斑治疗专家共识(2015)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6,49(8):529-532

  15.中国痤疮治疗指南(2019修订版)。临床皮肤科杂志2019,48(9):583-588

  16.中国慢性便秘专家共识意见(2019,广州), 中华消化杂志, 2019,39(9) : 577-598.

  17.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 2017年,上海) ,中国消化杂志2017,37(11):721-738

  18.中国老年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8)。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8,24(12):1541-1567

  19.临床核医学辐射安全专家共识。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2017,37(4):225-229

  20.国家标准《医用放射学术语》GB/T17857-1999

  21.西氏内科学(第23版),Lee Goldman和Dennis Ausiello主编,谢毅主译,中国出版集团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5年5月,北京。ISBN:9787510094477

  22.中国临床皮肤病学(第2版),赵辨主编,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2017年04月01日,杭州,ISBN:9787553771427

  23.中华眼科学(第3版) 李凤鸣,谢立信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10-01,北京,ISBN:9787117189484

  24.自由基营养学。方允中,顾景范,郭长江主编。科学出版社,2014-01,北京,ISBN: 9787030430298

  25.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近视防治指南(2018)

  26.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8

  27.中国脂肪肝防治指南(科普版)(第二版),范建高,庄辉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年3月,上海,ISBN:9787547840528/R-1368

  28.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 (2018更新版)。 现代医药卫生, 2018,26(3):188-194

  29.卫生部:重金属污染诊疗指南(试行2010)

  30.铁缺乏症和缺铁性贫血诊治和预防多学科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杂志。2018.98(28):2233-2237.

  31.吴天一院士主编,李素芝、欧珠罗布、边慧萍等合著《高原病诊断、预防和治疗指南》。2017. 兰州大学出版社

  32.中国营养学会膳食指南修订专家委员会妇幼人群膳食指南修订专家工作组:哺乳期妇女膳食指南。中国围产医学杂志,2016,19(10):721-

  33.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母乳喂养促进策略指南(2018版),中华儿科杂志,2018,56(4):261-266
日期:2020-04-09
 
 地区: 北京 中国
 行业: 保健食品
 标签: 卫生 保健 北京 消费者
 科普: 卫生 保健 北京 消费者
 
[ 食品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行业相关食品资讯
 
地区相关食品资讯
会展动态MORE +
 
推荐图文
按字母检索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食品伙伴网资讯部  电话:0535-2122172  传真:0535-2129828   邮箱:news@foodmate.net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