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食品晚九点
国际食品
最新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食品资讯 » 会展动态 » 聚焦肉类产业高质量发展 把脉全球肉类消费升级新趋势

聚焦肉类产业高质量发展 把脉全球肉类消费升级新趋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时间:2023-01-04 10:23 来源:食品伙伴网会展中心 
核心提示:为加快构建产业新发展格局,实现肉类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12月7日,在SIAL世界食品产业峰会之国际肉类大会上,来自乌拉圭、巴西、阿根廷等多个国家的代表,及尼尔森、中国肉类协会、优合集团等多个行业内的专家学者,就全球肉类生产及进出口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共同探讨全球肉类产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机遇。
   当前,在疫情和新兴消费需求以及双循环和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与引领下,全球肉类产业发展格局正在发生巨大变革。
 
  为加快构建产业新发展格局,实现肉类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12月7日,在SIAL世界食品产业峰会之国际肉类大会上,来自乌拉圭、巴西、阿根廷等多个国家的代表,及尼尔森、中国肉类协会、优合集团等多个行业内的专家学者,就全球肉类生产及进出口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共同探讨全球肉类产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机遇。
 
  1 肉类消费转型,猪肉市场消费减弱
 
  在业内人士看来,我国仍是全球最大的猪肉生产和消费市场。不过,近年来,我国肉类消费结构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2021年中国猪肉产量5296万吨,在2017—2021的五年间,猪肉在中国肉类总产量中的比重从62%下降到58%,这个数值是前五年的2.45倍,说明我国猪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的下滑趋势在加剧。而禽肉占比由2012年的21.7%上升到2021年的26%,增加了4.3个百分点;牛羊肉占比从12.67%增加到13.35%,增加了0.68个百分点。”中国肉类协会副会长兼产业政策研究室主任高观以一组直观的数据阐述了十年间中国肉类产业结构的转变。
 
  不仅仅是国内肉类生产结构的变化,在肉类进出口结构上,我国也呈现出猪肉占比下降、禽肉占比上升的趋势。高观指出:“2021中国通过进口贸易增加了1.5个百分点的牛羊肉消费。”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肉类进出口贸易正变得多元化。乌拉圭驻上海总领事马塞罗·马龙与乌拉圭国家肉类协会主席孔拉多·费尔博尔均表示:”现在乌拉圭是中国牛肉和羊肉的主要供应国。此外,乌拉圭还试图使出口到中国的肉类产品品种更加多样化,如马肉、禽肉和猪肉。”
 
  可以看出,我国逐渐进入肉类消费转型期,禽肉替代猪肉成为一种趋势。
 
  在高观看来,这些变化是符合世界肉类产量发展趋势的。从世界范围看,禽肉产量已超过猪肉1550万吨,已成为世界肉类的第一大品种。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消费者对肉类品质的要求日渐提升。
 
  尼尔森IQ快消品东区负责人James Gu指出,据尼尔森数据显示,品相是否新鲜仍然是所有购买肉禽者考虑的重中之重。此外,月收入较高的家庭更倾向于购买进口肉类,他们认为进口商品的质量更有保障。不仅如此,随着居民健康意识的提升,消费者对于有机产品的价格接受度也开始提高。
 
  显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的食品消费观念已经从最初的满足于温饱发展成为追求高品质、方便快捷的消费,对高品质的肉类食品的需求正越来越大。
 
  2 稳量提质,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面对新消费结构,如何推进肉类产业高质量发展,适应新市场、新消费、新趋势,正成为当下肉类食品行业的关键。
 
  对此,高观认为,中国猪肉市场发展的基本思路应为“稳量提质”。
 
  “稳量”是基础。要提高人民生活品质,首先要保证比较充足的猪肉产量。目前,非洲猪瘟仍是中国乃至世界肉类行业当前共同面临的一大挑战,高观指出:“必须防范2019-2020年因非洲猪瘟疫情造成的大减产风险。”
 
  对此,巴西动物蛋白协会(ABPA)主席Ricardo Santin表示,巴西在预防非洲猪瘟方面付出了非常多的努力。”我们可以看到非洲猪瘟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一直在挑战着亚洲还有欧盟的生产状况,因此我们做了大量的预防工作,在超过20年的时间里,巴西都没有发生过非洲猪瘟。”
 
  在稳定猪肉产量的基础上,下一步就是实现猪肉产品质量的提高。
 
  在大会上,业内专家多次提及国家肉类产业“十四五”专项规划。规划中明确提出,中国肉类产业一定要走高质量发展及可持续发展道路。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我国肉制品加工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猪肉占肉类供给的大头,所以在提升质量方面的任务尤为艰巨“,高观强调,“中国猪肉市场上顾客感觉到的质量痛点,不仅包括动物疫病、非法添加、兽药残留等不健康、不安全因素,以及是否营养、是否好吃等问题,也包括生猪产量忽高忽低、猪肉价格忽起忽落,顾客难以稳定满足需求方面的问题。”
 
  在高观看来,在提高猪肉产量的基础上,需要通过对整个产业链供应链各个环节影响猪肉质量安全的因素的梳理、排查和整改,实现猪肉产品质量的全面提升。
 
  不仅如此,“双碳”背景下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也面临压力。“国内对于生猪生态养殖尚在起步阶段,相比之下,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区的养猪业在生态养殖、动物福利方面比较重视,产品具有较高竞争力。”优合集团海外事务部总经理,优顶特研究院院长杨彬彬说道。
 
  长期来看,双碳指标给我国畜牧业绿色发展节能减排提出新要求,在业内专家看来,这意味着我国生猪产业需要围绕生猪生态健康养殖,在保护动物福利和生态养殖方面与国际接轨,采取相应的对策,积极探索友好的生产方式,从而进一步推动生猪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养殖环境问题有效解决。
 
  值得一提的是,在圆桌对话时,来自巴西、乌拉圭、阿根廷、美国等地区的行业内重量级嘉宾纷纷表示看好中国肉类市场,希望能够加强合作,向中国出口更高质量的肉类产品,共同推动全球肉类事业发展。
 
  3 加强人才培养,完善肉类冷链供应链体系
 
  在新环境、新趋势下,肉类行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业内专家认为,肉类企业仍需要持续在产品、技术、基础设施等方面持续创新。
 
  一方面,产品与技术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要进一步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目前我们的市场环境还不健全,肉类行业属于传统行业,很多是中小企业,工作环境相对一般,且行业技术含量普遍认为是不太高的,所以对于人才的吸引力较弱。”杨彬彬说道。
 
  James Gu也强调:“肉类产业正从过去的粗放式增量增长,逐步转向存量的精细化高质量发展,科技、人才和创新是’二十大‘的关键词,也是行业未来发展的着力点。”
 
  另一方面,冷链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保障肉类全产业链的食品安全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冷链物流网络分布不均匀,总体来看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在适应市场需求运力方面存在不足。”杨彬彬指出。
 
  对此,业内专家一致认为,要进一步精细化、多元化、品质化冷链物流服务能力,加快建立冷鲜肉物流体系,升级肉类冷链物流设施。
 
  第三届SIAL世界食品产业峰会是由“SIAL世界三大食品展之一”——SIAL西雅国际食品展(中文音译简称:西雅展)主办,于12月7日~8日面向全球双语同步直播,涵11场专场论坛,共计邀请了近20个国家与地区的100+食饮嘉宾在线演讲;两日直播共计吸引在线观看人次达250,000 余次。
 
  2023 SIAL西雅国际食品展
 
  SIAL西雅国际食品展(上海)将于老时间——2023年5月18日-20日,在老地点——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浦东)举办。
 
  SIAL西雅国际食品展(深圳)将于2023年8月28日-30日深圳会展中心(福田)举办。
 
 
日期:2023-01-04
本文由食品伙伴网会展中心合作发布,网站已尽严格审核义务,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因办展过程的不可控性,请您参展观展前务必再次与组织方或展馆方核实。此外,食品伙伴网与站内所有展会之间均无主办/协办或承办等关联关系。如遇参展纠纷,请追究办展主体的法律责任。食品伙伴网会展中心提供展会合作、会议合作、代理招商、广告宣传、软文发布、新媒体推广等服务,欢迎垂询:0535-2129305 ,QQ:1804696922,Email:expo@foodmate.net。
 
 
[ 食品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展会搜索
关 键 词:
开始日期:  
所属分类:
展会状态:
  
 
食品广角MORE +
 
最新展会
 
行业相关食品资讯MORE +
地区相关食品资讯MORE +
 
推荐图文
按字母检索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食品伙伴网资讯部  电话:0535-2122172  传真:0535-2129828   邮箱:news@foodmate.net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