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食品晚九点
国际食品
最新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食品资讯 » 中国食品 » 《食话实说》——守护童年,细说“儿童食品”

《食话实说》——守护童年,细说“儿童食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时间:2024-06-01 13:48 来源:山东市场监管微信号 原文:
核心提示:“儿童食品”的正确“打开方式”是什么?本期《食话实说》让我们细说“儿童食品”。
  “六一”国际儿童节马上到来,
 
  不知各位家长为宝贝们准备了什么样的“惊喜”?
 
  是送一件孩子心仪的小礼物。
 
  还是安排一顿丰盛的大餐?
 
  说到带孩子吃大餐,
 
  自然少不了“儿童食品”的助阵。
 
  市场上冠以“儿童”字样的食品可谓琳琅满目,
 
  挑不完,根本挑不完!
 
  那么,问题来了: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
 
  市面上的“儿童食品”
 
  能不能放心吃?
 
  能不能为孩子们提供
 
  科学合理的营养?
 
  “儿童食品”的正确“打开方式”是什么?
 
  本期《食话实说》
 
  让我们细说“儿童食品”。
 
  什么是“儿童食品”?
 
  目前,国家并没有设置专门的“儿童食品”分类,也就是说,当前市场上流行的“儿童食品”,并非食品分类,而是针对儿童营销的食品。
 
  比如“儿童酱油”,它作为一种专门针对儿童推出的产品,如果属于低盐酱油或者添加了营养强化剂等,对孩子的成长有一定的好处。但是,有些标注着“低盐”“低钠”的“儿童酱油”,含盐量可能一点也不低。

  关于“儿童食品”的相关标准
 
  目前,对于“儿童食品”尚没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现有的针对0-3岁婴幼儿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分别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儿配方食品》(GB 10765-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较大婴儿配方食品》(GB 10766-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幼儿配方食品》(GB 10767-2021)等多项国家强制性标准。但对于3岁以上食品生产和包装标签标准,则是以成人食品相关标准为依据,并没有细分到各个年龄段。
 
  科学认识“儿童食品”
 
  孩子们的科学饮食是个“技术活儿”,
 
  家长们对“儿童食品”要有科学的认识。
 
  1.零食不能代替正餐
 
  儿童应优先选择奶类、水果、蔬菜、坚果等营养丰富的食品,少选高盐、高糖、高油等零食,少喝含糖饮料。
 
  2.彩色零食要少吃
 
  儿童应避免长期或大量食用色泽艳丽的食品,如色彩丰富的糖果、果冻等食品。
 
  3.网红“儿童食品”要警惕
 
  有些网红“儿童食品”,产品外包装标注的生产厂商、执行标准或是配料表等信息不全,这类食品需谨慎购买。
 
  合理选购“儿童食品”
 
  “儿童食品”乱花渐欲迷人眼,
 
  家长们究竟该怎么选?
 
  1.正规渠道购买
 
  正规产品的标签上应该印有清晰的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厂名、厂址、电话、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标准号等关键信息。
 
  2.学会看配料表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11)规定,各种配料应按制造或加工食品时加入量的递减顺序一一排列,排在第1位的,往往就是消费者所购买的食品中含量最高的原料。例如某“儿童牛奶”如果配料表的第1位是水,那这种食品则有可能是饮料。
 
  3.学会看营养成分表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2011)除另有规定外,所有食品必须标注“4+1”,“4”代表着4种核心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钠,“1”指的是能量。
 
  比如,乳制品和乳饮料二者最大的差别就是蛋白质的含量,因此,我们通过营养成分表中标注的蛋白质含量就可以区分二者。牛奶的蛋白质含量在2.3g/100g以上,而含乳饮料则一般为1.0g/100g左右。
日期:2024-06-01
 
 行业: 休闲食品
 标签: 儿童食品
 科普: 儿童食品
 
[ 食品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行业相关食品资讯
 
会展动态MORE +
 
推荐图文
按字母检索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食品伙伴网资讯部  电话:0535-2122172  传真:0535-2129828   邮箱:news@foodmate.net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