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食品晚九点
国际食品
最新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食品资讯 » 产经企业 » 龙吟风云 | 传承中创新 创新中传承——中国酒业未来的战略走向

龙吟风云 | 传承中创新 创新中传承——中国酒业未来的战略走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时间:2024-06-03 13:58 来源:中国酒业协会CADA微信号 原文:
核心提示:5月30日,是注定要载入中国酒业发展史的重要日子。当天,“纪念‘汾酒试点'60周年暨中国酒业高质量创新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发表了以“传承中创新 创新中传承”为核心主题的精彩演讲。
  5月30日,是注定要载入中国酒业发展史的重要日子。当天,“纪念‘汾酒试点'60周年暨中国酒业高质量创新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发表了以“传承中创新 创新中传承”为核心主题的精彩演讲。
 
  宋书玉理事长指出:新中国成立至今,白酒产业一直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宋书玉理事长的演讲赢得了整个产业与业内外媒体高度关注,纷纷表示: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正是宋书玉理事长给出的中国酒业未来战略走向。
 
  宋书玉理事长强调:60年前的“汾酒试点”,是中国酒业发展史上标志性的系统性创新、继承性创新、超越性创新的经典成功案例,是科学解析白酒酿造原理的一次大型科研活动,对白酒产业发展起到了划时代作用。中国酒业应该从“汾酒试点”中如何借鉴和学习创新?中国酒业如何走好“传承中创新 创新中传承”这条独特的高质量创新之路?宋书玉理事长从三方面做了详细解答。
 
  中国酒业需求侧的“变”与“不变”
 
  宋书玉理事长指出,中国酒业从供给侧转向需求侧、并且进入充分市场化时代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常态。中国酒业的高质量创新,是从“总结的科学”向“科学的总结”发展的创新,是从供给侧创新转向需求侧的创新,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而是围绕需求侧去创新。这就需要认真研究需求侧的“变”与“不变”。
 
  什么是不变?宋书玉理事长指出,消费者对酒的永恒需求,一定是更美的“美酒”。而且真正意义上的美酒,不仅要“美”,而且要“个性化”。即“感官风味美、标准严苛”,可谓“美”;“历史悠久、工艺独特、产区独特、不可复制”,可谓“个性化”,就是要有“独特的人文、独特的技艺、独特的自然生态。”一句话,美而独特,是中国酒业需求侧的本质需求,过去如此,现在如此,未来亦如此。
 
  什么是“变”?宋书玉理事长强调,进入新时代,“智慧产业”迎面而来,并且为传统的一、二、三产业提供升级和赋能,为支撑传统产业由生产方式向生活方式转变提供了无限动力。全方位的智慧+,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生存环境。面对智慧+,人类必须重新定义自己、世界和未来。
 
  中国酒业高质量创新的三个方向
 
  宋书玉理事长指出,明晰了中国酒业未来的“变”与“不变”,就能够清晰判定未来的方向。
 
  方向一:产业链创新。宋书玉理事长特别强调,立足新时代谈酒业创新,不应该只盯着“不变”的部分,只是去追求生产酿造的智能化;而应该宏观把握整个产业链,该坚守的坚守,该现代的现代,不断提高整个产业链的智能化率。
 
  方向二:企业系统性创新。宋书玉理事长表示,从酒企来讲需求侧系统性的“智慧+”,必然导致企业的系统性创新,需要企业构建起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整体数字化能力,不断提高企业系统的数字化率,以面对整个社会的“智慧+”。
 
  方向三:科技文化交融式创新。宋书玉理事长强调,新时代,科技创新、文化创新正成为白酒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而且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的各自特点,决定了科技文化交融发展是中国酒业高质量创新的重要方向。
 
  中国酒业高质量创新的三个要素
 
  明确了中国酒业高质量创新的方向,那么中国酒业高质量创新又有哪些不可或缺的要素呢?宋书玉理事长不仅指出了三大要素,并做了系统阐述。
 
  1、传承工匠精神。宋书玉理事长表示,如何以科学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实事求是地对待汾酒优秀传统工艺,1964“汾酒试点”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典型案例。
 
  其一是科学性。宋书玉理事长强调指出,创新必须建立在充分理解和掌握传统酿造的基础之上。1964“汾酒试点”既不墨守陈规,也不无根据的标新立异,既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又进行实地试验科学分析,为中国白酒健康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其二是创新性。“汾酒试点”的许多创新,是建立在学习古人智慧、借鉴同行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这对今天白酒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其三是天人合一。中国白酒工艺是天人合一、人神共酿,空气中的微生物是看不见的“优秀酿酒师”。“汾酒试点”认可了汾酒传统的优质大曲——伏曲。同时,对伏曲生产进行写实发现,汾酒大曲是利用自然界微生物自然接种,让其生产繁殖而成,根据制曲所在地区环境的不同而有差异,微生物的主要来源是曲房空气、制曲用具、大麦和豌豆原料及谷糠、芦苇等,这些对中国白酒产业来说是不可复制的财富。
 
  2、创新赋能传承。宋书玉理事长指出,中国白酒是世界上唯一的自然酿造美酒,也是世界美酒中科技含量最高的酒种。虽中国酿酒人努力了两千多年,中国白酒自然酿造的诸多“不可言传之秘”还在等待我们去揭示。60年前的“汾酒试点”,虽没有人工智能技术、没有互联网对生产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感知和采集,但依然为我们提供了值得思考和借鉴的创新原则。
 
  其一是科学解析。科学解析传统工艺,是“汾酒试点”的一大贡献。宋书玉理事长强调,当前我们只有像“汾酒试点”一样,利用新时代的一切科技手段,持续不断地科学解析,才有望真正解开“白酒之谜”。
 
  其二是坚守传统。白酒的“美而独特”,独特在于独特的人文、独特的技艺、独特的自然。宋书玉理事长强调,白酒是时间产业,我们必须向1964“汾酒试点”一样,科学地对待文化遗产,敬畏自然、敬畏五谷、敬畏先贤、敬畏时间、敬畏消费者。传统不等于落后,创新不等于真理。心怀敬畏,才能更好创新;妄谈颠覆,只会误入歧途。
 
  其三是创新传承。解析传统,是探寻规律;敬畏传统,是尊重规律;超越传统,是发展规律。超越传统、发展规律,酿出更美的美酒,是我们创新的目的。超越传统的原则应该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勇于探索,谨慎推广。宋书玉理事长如此强调。
 
  3、活态文化发展。宋书玉理事长分析指出,当今中国白酒消费已经进入了“喝好酒、喝陈年酒、喝文化酒”的大审美体验时代。活态文化发展正是中国酒业高质量创新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为此特别强调了三点。
 
  其一是活态文化。宋书玉理事长指出,中国酒业的文化遗产具有独一无二的活态特性。其老窖池、老车间、老作坊,老酒海是活态物质文化遗产;其传统酿造技艺是活态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微生态是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活态文化遗产。中国酒业活态文化遗产更是世界文化遗产中一种新的类型。活态文化之路是中国酒业高质量创新的重要一极。
 
  其二是活化传统。中国酒文化的历史之悠久、底蕴之深厚,全世界独一无二。宋书玉理事长指出,如何把这些不可复制的文化资源,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转变为国内外消费者入脑入心、建立认知的时代表达、价值表达、情感表达,是中国酒业活态文化发展的核心课题。
 
  其三是文化生产力。宋书玉理事长强调,新质生产力体现在各个方面,在文化领域体现为文化新质生产力。无论是活态文化遗产,还是活化传统文化,最终都要转化为生产力,转化为消费价值。一是以生成式AI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改变了文化的生产方式,极大提高了人的文化生产能力。二是文化创意正在成为中国酒业的新质生产力,科创文创的交融式创新方兴未艾。三是大语言模型、虚拟现实、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在文化新内容、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中的应用,形成促进中国酒业文化高质量创新的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
 
  宋书玉理事长总结指出,中国酒业高质量创新,是在新质生产力引领下,中国酒业面临的全新课题。中国酒业朝着“产业链创新”、“企业系统性创新”、“科技文化交融式创新”三个方向,坚持好“传承工匠精神”、“创新赋能传承”、“活态文化发展”三个要素,就一定能描绘出一幅天香国色、满园春色的、中国酒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画卷!
日期:2024-06-03
 
 地区: 北京 中国
 行业: 酒业
 品牌: 汾酒
 标签: 中国 北京 酒业 汾酒
 科普: 中国 北京 酒业 汾酒
 
[ 食品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行业相关食品资讯
 
地区相关食品资讯
会展动态MORE +
 
推荐图文
按字母检索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食品伙伴网资讯部  电话:0535-2122172  传真:0535-2129828   邮箱:news@foodmate.net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