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食品晚九点
国际食品
最新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食品资讯 » 食品科技 » 玉米密植化控防倒伏技术意见

玉米密植化控防倒伏技术意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时间:2024-06-03 14:05 来源:全国农技推广微信号 原文:
核心提示:2024年,农业农村部继续实施玉米单产提升工程,大力推广玉米密植精准调控等关键技术,带动全国玉米种植密度明显提高。当前,东北和西北地区天气晴朗、温度适宜,春玉米生长进程加快,部分地区玉米已进入6—8展叶期,黄淮海玉米进入适播期,正是科学制定化学调控措施、实现缩节间增茎粗防倒伏的关键时期。在玉米播种密度增加的前提下,各地需在玉米拔节期进行精准化学调控,降低基部节间长度、增粗茎节、促进根系生长,构建高质量抗倒伏群体,夯实丰收基础。
  2024年,农业农村部继续实施玉米单产提升工程,大力推广玉米密植精准调控等关键技术,带动全国玉米种植密度明显提高。当前,东北和西北地区天气晴朗、温度适宜,春玉米生长进程加快,部分地区玉米已进入6—8展叶期,黄淮海玉米进入适播期,正是科学制定化学调控措施、实现缩节间增茎粗防倒伏的关键时期。在玉米播种密度增加的前提下,各地需在玉米拔节期进行精准化学调控,降低基部节间长度、增粗茎节、促进根系生长,构建高质量抗倒伏群体,夯实丰收基础。

  因地制宜  选准喷施时期
 
  玉米6—8展叶期是基部节间伸长的关键期。如果6片展开叶前开展化控,控旺过早影响效果,造成部分玉米茎秆细长柔弱,部分植株生长迟缓、茎秆过低;如果8片展开叶后开展化控,控旺过晚会造成玉米出现不正常的缩节现象、影响玉米雌、雄穗分化。具体以叶片贴近主茎处的叶基部长出叶耳或者叶领完全打开时确定为展叶期。
 
  分类施策  选好喷施群体
 
  对采用玉米密植精准调控技术的地块,化控应在第一次滴灌水肥调控之前进行,两项作业间隔应大于3—5天,协同实现控旺与促长双重目的。对播种偏晚、生育期短的早熟玉米品种慎用或适当减量使用。对处于风口或经常出现大风导致倒伏的地块,可适当增加用药量,或在6—8展叶、8—11展叶时分别进行两次化控,增强抗倒伏能力。对苗弱、营养不良、土地贫瘠、肥力不足的地块,要谨慎对玉米群体进行化控。
 
  精准用量  选对喷施方法
 
  对玉米亩保苗超过5000株的地块,选用已登记的专用生长调节剂,如胺鲜·乙烯利、矮壮素·乙烯利、乙烯利、抗倒酯等,严格按照产品说明用量和浓度配制药液,不可随意增加用药量和药液浓度;药液要随配随用,一般不能与其他农药和化肥混用。配药水量每亩不少于15公斤,为保证喷施均匀度,建议每亩30—40公斤;无人机喷洒亩用水量不少于1.5公斤。建议首选使用喷杆喷雾机进行作业,确保喷施均匀、不重不漏;在喷杆喷雾机无法进地作业时,也可用无人机喷洒。喷药时,要做到均匀喷洒,尽量喷施上部叶片。若喷施后4小时内遇雨,可在雨后酌情药量减半重新喷施。
 
  统一作业  确保喷施安全
 
  建议选择晴朗无风的上午或傍晚施药,大风天或雨天不可喷施,避免喷施不均匀,形成大小苗,影响群体整齐度。玉米化控作业结束后5—10天内,根据苗情适时进行拔节期肥水调控,长势旺而健壮的玉米可适当推迟灌水施肥时间,长势弱或出现旱情的玉米应适当提早进行灌水和施肥,促进形成高质量群体。
 
  来源:农业农村部玉米单产提升工程专家指导组、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日期:2024-06-03
 
 行业: 粮油
 标签: 化学 春玉米
 科普: 化学 春玉米
 
[ 食品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行业相关食品资讯
 
会展动态MORE +
 
推荐图文
按字母检索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食品伙伴网资讯部  电话:0535-2122172  传真:0535-2129828   邮箱:news@foodmate.net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