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食品晚九点
国际食品
最新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食品资讯 » 中国食品 » 食品人看食品事-2010年食品行业十大热门词汇(上)

食品人看食品事-2010年食品行业十大热门词汇(上)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时间:2011-03-15 08:17 来源:食品伙伴网 
核心提示:食品人看食品事-2010年食品行业十大热门词汇(上)。


    编者按:自2005年开始,由食品伙伴网主办的《食品人看食品事-食品行业十大热门词汇》评选活动,在食品论坛网友及行业朋友的大力支持下已成功举办6届。活动的主旨依然秉承"汇聚行业热点,觉察行业动向",通过对热点事件的关注,鞭策行业不断前行。

    2010年已经过去了,在过去的一年中,食品行业和食品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由食品伙伴网主办的"2010年食品行业十大热门词汇"评选活动,在食品行业朋友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下成功进行。

    本次活动首先由食品论坛的热心网友提出候选词汇,经过整理初步筛选出20个候选词汇,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共有818位经过审核认证的食品论坛的注册网友参与投票(见<http://bbs.foodmate.net/viewthread.php?tid=415595> ),评选出了食品技术人员眼中的2010年食品行业十大热门词汇。

    食品论坛的网友主要是食品技术人员,网友们的投票反映了技术人员对行业大事的关注焦点。我们对这十大热门词汇所涉及的事件和相关知识进行了整理,并邀请网友从食品技术人员的视角对其加以点评,以此对2010年食品行业的发展作一个概括和总结。

    本次评选出的热门词汇,地沟油票数最高,另外涨价,反式脂肪酸,一滴香等几个有关食品安全和行业发展的词汇也排名靠前,体现出食品安全问题依然是行业关注的焦点。

    2010年食品行业十大热门词汇按得票数由多到少依次如下:

排序
热点词汇
关注度
1
地沟油
63.2%
2
涨价
61.6%
3
反式脂肪酸
59.7%
4
一滴香
49.7%
5
三聚氰胺
47.8%
6
激素门
45.3%
7
小龙虾
43.9%
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43.3%
9
生产许可
37.0%
10
增白剂
34.1%

    1.地沟油(517票,关注度63.2%)

    事件回顾:

    地沟油,烤鸭油等餐厨垃圾的去向,一直是人们关注、但由于检测技术等原因的制约人们一直难以了解到的真相。2010年,随着媒体的爆料,科研机构对其合理化利用的技术攻关,以及监管部门的大力整治,地沟油烤鸭油等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2010年3月,中国青年报报道,武汉工业学院何东平教授提出"全国每年有200万吨到300万吨地沟油回流餐桌",不久后其否认曾提出这一论点。2010年5月,多部委决定组织开展城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工作。2010年12月15日,在首届食品安全风险交流论坛上,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处处长曹中生认为,考虑成本问题和风险问题,综合分析,地沟油不大可能流向餐桌。

    有关地沟油的案例不断发生,有关地沟油的争论也在继续。

    知识链接:

    餐厨垃圾,俗称泔脚,是居民在生活消费过程中形成的生活废物,极易腐烂变质,散发恶臭,传播细菌和病毒。餐厨垃圾主要成分包括米和面粉类食物残余、蔬菜、动植物油、肉骨等,从化学组成上,有淀粉、纤维素、蛋白质、脂类和无机盐。

    网友点评:

    流向餐桌的"地沟油",吞噬着公众对食品安全的信心,即使香飘依然,也无法改变肮脏的出身(当然,学者和媒体也不应以"暴猛料"为唯一诉求,审慎和认真才是治学的根本)。"地沟油"从地沟走入公众视野,再一次昭示了营造食品安全环境需要监管但不能完全依赖职能部门的监管;评价食品安全状况需要检测但危害物的检测总在造假行为发生以后。由于生产、消费以及监管三者之间的目的性差异且信息不对称,意味着只有:源头要清(生产者主动)、渠道要明(可追溯能问责)、市场有压(对源头有制约),食品安全才有保障。

    地沟油事件也体现出我国当前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比较薄弱,对公众食品安全科普力度低,许多科学信息没有能够在相关的机构、 团体、个人之间及时沟通,造成了认识和行动上的不一致,不利于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

    2.涨价(504票,关注度61.6%)

    事件回顾:

    2010年,"蒜你狠""姜你军""豆你玩""糖高宗"等表明农产品价格不断上涨的字眼进入人们的视线。2009年下半年以来,大蒜、生姜、绿豆等农副产品、"一季生产、全年消费"的耐储存农产品、以及粳米、玉米等主要农产品在各种因素的推动下价格猛涨。

    2010年5月,国家发改委价格司有关官员表示,官方将采取多种措施,抑制个别品种价格的不合理上涨,并严厉打击恶意炒作和囤积居奇行为。2010年7月,全国大部分地区蒜价再次上涨,冀鲁豫等涨幅较大。2010年1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随后,工商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紧急通知。期间,发改委也就稳定价格方面不断调整发布政策信息。

    在国家调控奏效、市场供应充足、消费需求理性等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农产品价格涨势趋缓。

    知识链接:

    2010年11月19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通知指出:为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稳定市场价格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综合施策、重点治理,保障民生、稳定预期"的原则,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坚持扶持生产、保障供应与抑制不合理需求相结合,实施短期应急措施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理顺价格关系与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相结合,维护企业正常经营活动与打击价格违法行为相结合,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进一步做好价格调控监管工作,稳定市场价格,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

    网友点评:

    2010是CPI牵动人心之年,特别是食品价格持续不断地上扬更是引起了广泛关注。公众的焦点就是政府的重点,国务院及相关部委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稳定消费价格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回顾这一年的食品价格波动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金融资本的炒作(主要是从楼市、股市和资源市场退出的游资)、价格的合理回归(生产资料、人工成本的不断上扬,食品安全强化监管趋严、恶性竞争得到有效遏制等)、国际市场价格上扬的拉动(特别是俄罗斯等粮食出口大国遭受到自然灾害)。因此,出台价格稳定措施要分析根源、区别对待,方能对症下药,避免食品价格与安全的矛盾。

    3.反式脂肪酸(488票,关注度59.7%)

    事件回顾:

    上世纪八十年代,由于担心存在于荤油中的饱和脂肪酸可能会对心脏带来威胁,植物油又有高温不稳定及无法长时间储存等问题,科学家就利用氢化的过程,将液态植物油改变为固态,反式脂肪酸从此开始被使用。有研究表明长期过量食用氢化加工产生的反式脂肪酸可引起人体血脂代谢异常,增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另外,也有一些报道显示反式脂肪酸长期过量摄入可能会增加糖尿病、肥胖等慢性疾病的风险。2010年7月,中国青年报报道了全国政协委员、厦门市政协副主席庄威有关建议国家应明令限制食品添加"反式脂肪酸"的提案,并认为反式脂肪酸被大量用于食品中,安全性屡遭质疑。2010年11月,有专家学者透露,反式脂肪酸的评估列入了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的工作计划。由此引发了媒体和消费者对氢化油、反式脂肪酸的极大关注。

    知识链接:

    根据碳链上氢原子的位置,不饱和脂肪酸可以分成两种,如果氢原子都位于同一侧,叫做"顺式脂肪酸",链的形状曲折;如果氢原子位于两侧,叫做"反式脂肪酸",是直链。反式脂肪酸的性质类似于饱和脂肪酸。

    关于反式脂肪酸,国际社会已经提出消费警示或限制食物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为增进心血管健康,应尽量控制膳食中的反式脂肪酸,最大摄取量不超过总能量的1%.也就是说,如果按一个成年人平均每天摄入能量2000千卡来算,则每天摄入反式脂肪酸不应超过2.2克。

    我国政府一直在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和平衡膳食,以减少总脂肪及反式脂肪酸的摄入。卫生部2007 年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我国居民要"远离反式脂肪酸,尽可能少吃富含氢化油脂的食物".

    网友点评:

    反式脂肪酸在食品伙伴网2006年食品行业热门词汇中排名第八,时隔4年又再次成为行业热点。

    科学技术研究历来是把双刃剑,反式脂肪酸在给食品工业带来发展的同时,也给消费者安全带来的潜在的危害,不能因为它的作用就忽视其危害,也不能因为潜在的危害就否认其作用,世界上本无绝对安全的食品,我们不能要求"零风险"的食品,而是应该将风险尽可能降低。

    在限制反式脂肪酸使用中,政府监管部门和食品加工者要注意,饱和脂肪酸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不亚于反式脂肪酸,在减少反式脂肪酸的同时,也应该限制饱和脂肪酸,以避免由于减少反式脂肪酸,增加了饱和脂肪酸带来的危害。

    4.一滴香(407票,关注度49.7%)

    事件回顾:

    2010年6月,千龙网援引大庆晚报的报道,该市有些米线店,为了使米线更香,会加入一种叫"一滴香"的调料。随后,南京、西安、石家庄等各地纷纷爆出餐饮业使用一滴香的案例,有关一滴香是由化学合成,有损健康的所谓专家观点也布满了包括网络报纸电视的所有媒体,并由此引发了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特别是复合食品添加剂的质疑。

    2011年3月1日,卫生部召开食品添加剂新闻通气会介绍,经质检总局、国家药监局等多部门调查发现,"一滴香"、"火锅飘香剂"等产品属咸味食品香精,如按照标准使用对人体是无害的。但是针对一滴香事件的争论并没有平息。

    知识链接:

    复合食品添加剂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一品种的食品添加剂,添加或不添加辅料,经物理方法混匀而成的食品添加剂。 用于生产复合食品添加剂的各单一品种食品添加剂应符合GB2760、GB14880和卫生部的公告规定的品种及其使用范围、使用量。不得将没有共同使用范围的各单一品种食品添加剂用于复合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用于生产复合食品添加剂的各单一食品添加剂品种和辅料应符合相应的产品安全标准。

    网友点评:

    清水变高汤的法宝秘笈-被曝光的"一滴香",成为人们持续关注的焦点。"一滴香"是什么成份?是否属于复合食品添加剂?相应复合食品添加剂应该怎样监管?

    在个别媒体不负责任地引导下,即使安全的食品添加剂也早已成为过街老鼠,何况剪不断理还乱的复合食品添加剂。无论是生产者、经营者还是消费者都呼唤着一个清晰的复合食品添加剂的生产、标注、命名以及检测的法规或者标准供自觉遵守和部门监管。否则,迟早有一天还有十滴香、N滴香的迷雾。

    5.三聚氰胺(391票,关注度47.8%)

    事件回顾:

    自从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以后,三聚氰胺成为了中国食品相关媒体上镜率最高的词汇,一度触动国人的神经。

    2009年12月31日,上海市食品安全联席会议办公室发布信息称,上海熊猫乳品有限公司因涉嫌生产、销售三聚氰胺超过国家标准的乳制品,被监管部门依法查处。 2010年4月,欧盟食品安全局称,食品不是三聚氰胺唯一来源,欧盟食品安全机构降低三聚氰胺TDI值。新设定的每日允许限量值为:0.2毫克/千克体重?每日。2010年4月,卫生部公布乳品安全国家标准,未对三聚氰胺限量作出规定,引起了社会的热议。2010年7月8日新华网报道,警方查明,在青海省一家乳制品厂,检测出三聚氰胺超标达500余倍,而原料来自河北等地。2010年8月,多个地区出现了查出三聚氰胺超标奶粉的报道。2010年9月,福州、江西、昆明、北京等多省市相继发布通告,要求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生产、销售、使用和藏匿问题乳粉。继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乳制品含乳食品生产企业监管工作的通知》后,国务院又发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乳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通知》。三聚氰胺皆是两《通知》重点监管对象。2010年10月14日,农业部发布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生鲜乳收购站拉网式检查,要求所有抽检的样品都要检测三聚氰胺。2010年11月1日,国家质检总局日前发布《企业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许可条件审查细则(2010版)》和《企业生产乳制品许可条件审查细则(2010版)》,对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和乳制品的企业提出了更具体、更细致、更明确的要求。比如要求企业必须有三聚氰胺检验能力,不得委托其他部门进行检验,同时,企业要保证对每批购入的生乳和原料乳粉进行三聚氰胺检验。

    知识链接:

    三聚氰胺(Melamine)(化学式:C3H6N6),俗称密胺、蛋白精,IUPAC命名为"1,3,5-三嗪-2,4,6-三氨基",是一种三嗪类含氮杂环有机化合物,被用作化工原料。它是白色单斜晶体,几乎无味,微溶于水(3.1g/L常温),可溶于甲醇、甲醛、乙酸、热乙二醇、甘油、吡啶等,不溶於丙酮、醚类、对身体有害,不可用於食品加工或食品添加物。由于中国采用估测食品和饲料工业蛋白质含量方法的缺陷,三聚氰胺也常被不法商人掺杂进食品或饲料中,以提升食品或饲料检测中的蛋白质含量指标,因此三聚氰胺也被作假的人称为"蛋白精".

    网友点评:

    三聚氰胺事件是2008年度最受关注的食品安全事件,在食品伙伴网2008年食品行业热门词汇中排名第一。

    三聚氰胺在2010年重现江湖,最能说明目前中国食品安全的现状。什么原因让三聚氰胺毒奶粉重出江湖?是利欲熏心?还是对法律的不屑一顾?生产者的良心安在?生产企业社会责任何在?监管部门的职责何在?三聚氰胺事件充分说明,食品安全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经济问题、法律问题、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 

    (点评人:山东大葱,康桥夕阳、郭老师、现实男孩、foodmate、纵贯线等网友)

    相关链接:食品人看食品事-2010年食品行业十大热门词汇(下)

日期:2011-03-15
 
 
[ 食品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会展动态MORE +
 
推荐图文
按字母检索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食品伙伴网资讯部  电话:0535-2122172  传真:0535-2129828   邮箱:news@foodmate.net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