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食品晚九点
国际食品
最新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食品资讯 » 中国食品 » 食品安全大家谈——乳业新标准之争议(总结)

食品安全大家谈——乳业新标准之争议(总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时间:2011-07-12 16:49 来源:食品伙伴网 
核心提示: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认为我国现有的奶业标准全球最低,主要是因为被个别大企业绑架;而内蒙古奶协秘书长那丁木德则认为,制定牛奶质量标准要从国情出发。目前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菌落总数、蛋白质含量、体细胞数(简称SCC)等方面。另外巴氏奶与常温奶孰重孰轻也有争议。

    在6月15日召开的"南方巴氏鲜奶发展论坛暨海峡两岸奶业研讨会"上,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认为我国现有的奶业标准全球最低,主要是因为被个别大企业绑架;而内蒙古奶协秘书长那丁木德则认为,制定牛奶质量标准要从国情出发。

    目前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菌落总数蛋白质含量、体细胞数(简称SCC)等方面。另外巴氏奶常温奶孰重孰轻也有争议。

    中国奶业市场似乎一直在风波中蹒跚而行,话题频出,以至于当奶业标准再度被炮轰,不由得让人担心,一直"体弱多病"的乳业市场,会走向何方?中国乳业是否会在争议中不断自我完善?

    讨论地址:乳业新标准之争议

    对此话题,网友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一、有网友认为:"纠缠于生乳的细菌总数并无太大意义".

   
网友"不倒翁1017"在回帖中说,"乳企无论大小都不做生乳的菌落总数检测的。收奶的时候检验的项目不外乎是乳成分(蛋白是定价的重要依据)、掺杂掺假检测(测比重,是否掺水等等)、新鲜度检测(酒精试验)、抗生素快速鉴定(定性)等短时间内能判定结果的项目,包括现在很不可思议的三聚氰胺检测…弄个微生物培养,2天后都是成品了,有什么意义?抽检仅对样品负责,合格的检验报告仅表明你具备达标能力,而不能表明你整个环节的实时受控…"

    二、对于生乳新标准是不是存在倒退,网友们也存在争议。

   
网友newbatman称这是"彻底的"倒退,认为标准的降低与公众追求健康的诉求相矛盾。也有部分网友认为,如果将生乳收购标准定的过高,会产生新的不安全因素,比如会导致三聚氰胺恶意添加行为卷土重来。部分网友回复如下:

    网友:newbatman

    这是彻彻底底的倒退!

    虽然企业是逐利的,但食品企业必须是讲良心讲安全的,所谓"确保合格"只是毫无意义的降低质量标准,维护小部分企业的利益,让散户微生物超标的原奶合格最终损害是整个行业的质量、整个中国的健康!说"考虑国情",给我的感觉就是"谁让你穷呢,你就只配喝低质奶".

    "按质论价"将导致广告花样日益出新,而面对原料质量好坏,"聪明人"提出"好奶做酸奶差点的做纯牛奶 再差点的做早餐奶",不知道细菌产生的代谢物毒素被谁吸收,致病菌被谁传染。

    人们追求健康的要求是日益增长的,更何况安全呢!协会的背后站着谁,即使有的人不清楚,但毫无疑问标准的降低会和人们的需求冲突起来。原来不合格现在合格的奶只能暂时欺骗部分消费者,以及自己!

    我不知道社会在要求进步,却为少数人利益降低安全,也许所谓的安全标准的底线就是不死人吧!

    改革就是去芜存菁,不好不安全不健康的现象就要去除,作为一个刚做父亲的食品人,我诧异协会的"和谐"态度,质疑安全标准的严肃性,鄙视某些人的道德水平,不满某些部门的工作能力,呼吁改进相关政策!

    网友:纵贯线

    对蛋白质含量问题,考虑我国当前的饲养方式特性,一般鲜牛奶中蛋白质含量不会太高,如果强行提高标准或按蛋白质含量论价,造假问题又会卷土重来。应该设定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符合实情的限量值。

    微生物方面,个人不怎么惧怕,毕竟喝到是经过巴氏消毒或高温消毒后的,对身体影响不大吧?

    网友:foodmate

    我感觉以乳品标准过低来指责大型垄断企业的逻辑有问题,从理论上讲,大型企业才最有能力最有动力来提高标准,提高门槛,将小型企业驱逐出市场,进而形成更强大的垄断地位。

    所以从利益的角度上,大企业应该会极力赞成高标准。

    但是应该看到,标准并不是一定就越高越好,食品安全指标的过高,可能给食品安全带来新的隐患。

    如果农业部的调查属实,中国很多奶牛产乳的蛋白含量都达不到2.95,那么我赞成降低蛋白含量指标。否则,硬性提高这个指标,会带来很多问题,比如奶农的问题,比如监管成本的问题,比如新的造假的问题。

    这个指标完全可以通过级别和价格来进行调控,而不是把牛奶倒掉来解决。

    三、是否应该分级?

   
网友"lsbbf"认为分级标准会是相当好的措施,网友"不倒翁1017"则认为:分级不能解决问题,而且容易让人造假。对此,两位网友还在回复中进行了一些争论。

    网友的一些回复如下:

    网友:yangaijun

    个人认为分级会好点,不论蛋白质或细菌总数。让奶农有个提高的目标,企业也有收购依据。成品的标准都要求不低于2.90,所以能做成鲜奶及灭菌纯奶的原料奶都要蛋白质在2.95以上的。低于这要求的原料奶在感官指标合格下只能做成含乳饮料的。

    初稿出来还觉得比86版有提高,但最终出来还是认人失望。

    不过大家也不必担心,企业还是要依据所生产的产品来选原料奶,定有自己的内控标准的。并不是想象的差。

    网友:野兽

    分级收购?

    某大乳品企业是否又再说,

    他们专门把好的牛奶送到香港去出售啊?

    在现有的水平下,

    什么样的标准都可能作假,

    难道标准确定2.8就不作假了?

    我认为现行标准的降低,

    只是为了让某些企业可以使用一些劣质乳源扩大生产打开方便之门!

    网友:lsbbf

    国家订制标准也不能以一刀切形式,要从全国的乳品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季节、地区等测定相应的乳品蛋白质质量,区别对待,既要考虑保证乳品的正常质量水平,也要考虑到国内分散养殖的奶农实际情况,更要注重引导乳品行业健康向上发展。目前所说的分级标准是个非常好的措施,不搞一刀切,更好的引导奶农提高生乳质量。

    网友:不倒翁1017

    我觉得分级不解决问题。分级后会是什么结果?一级和二级收购价格没有区别吗?如果没区别,那就没级别;如果有区别,那二级还是会"自我完善"成一级…

    本来想只要是原奶不掺水就好,管它是多少蛋白。但是联想到注水肉,又犹豫了,可怜的奶牛会不会有一天被灌乳呢?

    四、部分其他网友的回复:

    网友:不倒翁1017

    鲜乳卫生标准GB19301-2003中,微生物指标:细菌总数小于等于500000cfu/g;致病菌(金球、沙门、志贺)不得检出;

    食品安全标准 生乳GB19301-2010中,微生物指标:细菌总数小于等于2000000cfu/g(较03版提高4倍);取消对致病菌的要求。

    网友:newbatman

    标准的出台,反映出我们还是唯标准论,标准合格就是真的合格了吗?三聚氰胺的例子还没有惊醒有些人吗?看看同仁堂,他们始终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还有宛西制药的"药材好药才好",那些所谓"修改标准的专家组成员"应该是没有看过类似的话!但古语有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知道那些含致病菌、含毒素、含代谢物的奶做成"合格"奶后,是否还是健康、安全的。

    网友:纵贯线

    不知什么原因新标准中没有"体细胞数"的规定,国际上一般规定鲜奶中体细胞数小于等于40万/ml.资料显示:体细胞是指吞噬细胞、淋巴细胞、脱落上皮细胞、中性白细胞等细胞总称。导致奶牛体细胞数(SCC)升高的因素包括:细菌感染、环境卫生、应激、气候、遗传、胎次等,其中主要是细菌感染。体细胞可作为判断牛奶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他不仅反映奶牛乳房受细菌感染的程度,还可以用来估计奶牛产奶量的损失。

    网友:guhang2105

    奶业的标准不应该是根据奶农的生产方便来制定,而是应该考虑到最终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尤其是发育状态的儿童的利益,中国的奶业标准由高到低的制定,不是考虑如何去让标准往下执行,而是让奶农和加工企业自由发挥,在中国法律的边缘进行擦边球生产,三聚氰胺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受害的永远是消费者。

    奶农的利益应该去照顾,这种照顾应该站在鼓励诱导其经营,而不应该是逼着他们为了能给厂家送货,而出现投机倒把,至少奶农的鲜奶应该帮助他们一方面处理给厂家,一方面学着自己发酵做酸奶,真正有营养的奶,都在运输和保藏的过程中出现营养的损失,等到加工的时候,已经有鲜奶,变成了变质奶,只不过这种变质不是靠理化指标可以检测出来的,所以可以鼓励和诱导一部分人去处理过剩的牛奶。

    网友:野兽

    我觉得这时候宣传常温奶、巴氏消毒奶的营养价值是不合适的。

    但是,我总觉得为什么只有中国西北的奶牛挤不出2.95的蛋白质的牛奶呢?

    偏偏在全球别的地方,包括中国的南方都可以挤出来相同含量的蛋白质?

    制定国家标准的时候,

    采样、检测蛋白质是什么单位完成的?

    数据真实吗?

    怎么能说标准高了,就是迫使生产者去造假?

    关键是标准并不高,只要规范生产就可以做到。

    而标准严格了,

    某些盲目扩大生产规模的企业可以就没有办法收购到那样多的符合标准的奶源了,

    什么叫做"没有奶喝"?

    我们只需要对我们健康有好处的牛奶啊!

    网友:long5090

    国产乳制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已经岌岌可危了

    这时候推出这样的标准无异于雪上加霜

    我不相信中国的奶牛都是二等奶牛,挤不出符合标准的牛奶

    真正不符合标准的是这个行业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底线

    一个失去公信力,失去民心的行业,绝非分一下级就可以拯救的

日期:2011-07-12
 
 
[ 食品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行业相关食品资讯
 
地区相关食品资讯
会展动态MORE +
 
推荐图文
按字母检索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食品伙伴网资讯部  电话:0535-2122172  传真:0535-2129828   邮箱:news@foodmate.net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