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食品晚九点
国际食品
最新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食品资讯 » 产经企业 » 2022年生猪产业发展状况、未来发展趋势与建议

2022年生猪产业发展状况、未来发展趋势与建议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时间:2023-03-15 16:36 来源:中国畜牧杂志微信号 作者: 刘小红,陈瑶生   原文:
核心提示:2022年,我国生猪产业在非洲猪瘟后重回供需基本平衡的常态化,生猪价格波动振幅加大,产业规模化程度、集中度均快速提升,玉米、豆粕等主要饲料原料大幅上涨,增效降本成为行业年度主题,种业振兴进入实施阶段。本文总结了2022年度国内外生猪产业生产与贸易概况,分析了我国生猪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展望了2023年生猪产业发展趋势,对未来生猪产业发展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摘  要:2022年,我国生猪产业在非洲猪瘟后重回供需基本平衡的常态化,生猪价格波动振幅加大,产业规模化程度、集中度均快速提升,玉米豆粕等主要饲料原料大幅上涨,增效降本成为行业年度主题,种业振兴进入实施阶段。本文总结了2022年度国内外生猪产业生产与贸易概况,分析了我国生猪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展望了2023年生猪产业发展趋势,对未来生猪产业发展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01 国内外生猪生产与贸易概况
 
  1.1 国际方面
 
  据美国农业部数据,2022年世界猪肉总产量为10 984.6 万t,同比上升2.08%。中国、欧盟和美国3个国家(地区)的猪肉产量占全世界的比重为78.28%。中国的猪肉产量同比增幅较大,欧盟同比下滑4.01%,美国同比下滑1.90%。预计2023年全球猪肉产量增长的趋势依旧持续,产量预计增长1.0%,超1.1 亿t。
 
  美国:受新冠肺炎疫情及猪肉出口下滑影响,2022年猪肉产量1 232.1万t,同比下降1.90%。预计2023年猪肉产量与2022年相比有所回升,约1 241万t。
 
  加拿大:加拿大猪肉产量持续下滑,2022年猪肉产量为205.5万t,同比下降2.19%。预计2023年猪肉产量保持下滑态势,约204 万t。
 
  巴西:中国是巴西猪肉最大的出口市场,2022年中国对进口猪肉的需求大幅减少,巴西猪肉出口量下滑,全年猪肉产量为435万t,同比下降0.34%。预计2023年猪肉产量将回升至442万t。
 
  欧盟:受新冠肺炎疫情、俄乌冲突、饲料成本上升以及欧盟地区猪肉需求下降等因素的影响,2022 年欧盟地区猪肉产量较大幅度下滑,为2 267万t,同比下降4.01%。2023 年欧盟猪肉产量预计与2022 年基本持平,为2 258万t。
 
  俄罗斯:由于对非洲猪瘟防控成效不断改善以及强劲的国内需求等利好因素,2018—2022年俄罗斯猪肉产量呈现持续强势增长态势,2022年猪肉产量达380万t,同比增长2.70%。预计2023年猪肉产量与2022年基本持平。
 
  在生猪贸易方面,由于中国生猪产能的完全恢复以及受新冠肺炎疫情和俄乌冲突等因素影响,2022年世界猪肉贸易大幅下滑,全年总贸易量为959.8万t,同比下降16.90%。中国猪肉进口需求减少是世界猪肉贸易下滑的主因。根据美国农业部的预计,中国猪肉进口量由2021年的433万t减少至2022 年的180万t,下降幅度达58.43%。中国生猪产能恢复,再加上猪肉产品进口关税提高,导致进口量大幅减少,但仍然是世界最大猪肉进口国。日本进口量为152.5万t,同比上升7.29%,占全球第2位;墨西哥进口量125万t,同比上升8.23%,占全球第3位。此外,韩国进口量为73.5万t,同比上升28.95%;菲律宾进口量为55万t,同比上升19.31%。
 
  从猪肉出口情况来看,2022年,世界主要猪肉出口国欧盟和美国的出口量大幅度下滑。欧盟对外出口量为390万t,同比下降21.80%。中国仍是欧盟最大出口国,占欧盟出口总量的33.10%,与2021年的53.31% 相比大幅下滑。日本、韩国、菲律宾和越南也是欧盟猪肉出口的主要目的地,2022年欧盟对上述除中国外的亚洲主要进口国的出口保持稳定。美国全年出口289.8 万t,同比下降9.07%,其中出口到墨西哥占比为36.73%,与2021年(27.80%)相比大幅度上升;出口至中国自2020年以来持续下降,占比为9.55%;日本和韩国的份额分别为17.43%和8.53%。巴西出口量为130万t,同比下降1.59%。俄罗斯出口量为17万t,同比上升7.59%,主要出口至越南、菲律宾等南亚地区。
 
  1.2 国内方面
 
  2022 年我国生猪出栏持续增长,全国生猪出栏69 995万头,增长4.3%;猪肉产量5 541万t,同比增长4.6%。2022 年末全国生猪存栏45 256万头,同比增长0.7%,其中能繁母猪存栏4 390 万头,同比增加1.4%,相当于正常保有量的106.4%,处于生猪产能调控的黄色区域。随着出栏量增加,预计2023年上半年生猪价格将面临下行压力。
 
  根据国家海关总署公布数据,2022年全年我国猪肉及猪杂碎进口累计286万t,同比下降42.80%;其中猪肉累计进口176万t,同比下降52.56%;猪杂碎累计进口110 万t,同比下降14.73%。预计2023年国内猪肉供给充足,进口量将保持下滑趋势,2023年全年进口猪肉将下滑至120万t左右,进口猪杂碎为100万t左右。
 
  02 2022年生猪产业发展状况

  2.1 生猪产业特点
 
  2.1.1 生猪出栏近7 亿头,价格大幅波动
 
  2022 年生猪出栏持续增长,全国生猪出栏近7亿头,全年生猪价格大幅波动,生猪价格日环比振幅大、月度均价同比差异大,二次育肥等影响生猪出栏节奏。1—4月,受生猪供大于求的影响,生猪价格一路下行,3 月下旬触底(11.5元/kg);4月中旬至10月中下旬,生猪价格呈现一路走高后快速回落态势,10月下旬达高点29元/kg,高低价差达17.5元/kg;10月下旬以来,全国各地新冠肺炎疫情不断发生,严重影响消费需求,导致旺季不旺,之前压栏及二次育肥猪不断出栏冲击市场,生猪价格高位回落。12月底价格低至18.0元/kg,全年均价约19.0元/kg,同比下降5%以上。价格大幅度波动对整个产业尤其对中小养猪户的影响巨大。
 
  2.1.2 猪肉进口回落,自给率显着提升
 
  根据国家海关总署公布数据,2022年全年我国猪肉及猪杂碎进口累计286万t,同比下降42.80%,自给率超过95%。预计2023 年国内猪肉供给充足,进口量将下滑,全年进口猪肉可能下滑至120 万t 左右,进口猪杂碎预计100万t左右。
 
  2.1.3 饲料原料价格大幅上升,促推行业加快实施豆粕减量化行动
 
  2022 年,玉米、豆粕等价格持续上涨,11月豆粕最高价达5 660元/t,创10年来新高,促推行业加快实施豆粕减量化行动。农业农村部全面推进豆粕减量替代行动,鼓励养殖业节粮降耗,发布了豆粕减量替代的3类技术模式和8家企业典型案例。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审查《生猪低蛋白低豆粕多元化日粮生产技术规范》团体标准,旨在通过推广低蛋白日粮技术、蛋白原料替代、改进原料生产加工工艺、建立精准原料数据库等措施,降低饲料配方中的豆粕用量。全国畜牧总站等单位联合发布《聚焦“提效减量”推进豆粕减量替代倡议书》,进一步推动豆粕减量替代工作。科技部也高度重视豆粕减量替代,通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资助开发高值化木本源蛋白饲料产品,将猪饲料中的豆粕占比由16%降低至14%。
 
  2.1.4 种业振兴行动全面实施
 
  畜禽遗传资源性能测定与精准鉴评基本完成,发现多个新地方猪种资源,地方猪开发利用方兴未艾,黑猪产业迅速发展。全国遴选了25家生猪种业阵型企业,围绕新品种(品系)和配套系培育开展联合攻关,新一轮《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2021-2035年)》正式实施。全国各地陆续出台了相应的种业振兴方案,拨出专项资金,上下联动,加速生猪种业振兴行动的实施。
 
  2.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修订通过,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
 
  2022年10月3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以下简称“畜牧法”)修订,并于2023年3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畜牧法修改完善了加强畜禽疫病防治、做好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的规定,包括增加国家采取措施加强畜禽疫病监测、畜禽疫苗研制的内容,明确从事畜禽养殖不得随意弃置和处理病死畜禽,将相关条款中的“畜禽粪污处理利用”改为“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等,为加快种业振兴、保障重要畜产品供给、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2.1.6 行业集中度快速上升,多层养殖成行业热点
 
  2022年,12家上市猪企生猪出栏1.26亿头,同比增加28.34%,前3名牧原股份、温氏食品、新希望分别上市6 120万头、1 790.86万头、1 461.39万头生猪,占全国总出栏的13.39%,预计2023年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随着国家土地使用政策的收紧,多层(楼房)养殖呈现快速发展势头。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投产或在建多层养殖猪舍达产后,生猪出栏预计达到5 800 万头,接近全国总出栏的9%。多层养殖呈现的共同特征:一是大型企业建设项目多;二是南方土地资源紧张的地区建设项目多;三是多层养殖投资大,中小规模养猪户和散户无力介入。
 
  2.2 生猪产业存在问题

  2.2.1 饲料原料价格上升、生猪价格大幅波动,中小养殖企业退出风险加大
 
  生猪养殖主要原料玉米、豆粕均大幅上升,全年玉米价格涨至2 855元/t,豆粕最高涨至5 660年/t,创近10 年来新高。尽管全国推行玉米、豆粕减量化行动,全年生猪饲料价格均价达3 231元/t,同比涨幅6.14%,最大涨幅9.93%。生猪价格1—4月份至冰点价,5—10月快速上涨,10 月下旬由涨转跌,至12 月下旬累计回落39.35%,12月下旬生猪价格为16.8元/kg,环比下跌7.7%,养殖端出栏亏损压力陡增,国内主流养猪主体进入全面亏损阶段,大型企业集团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中小养殖企业退出风险加大。
 
  2.2.2 疾病防控压力大,病毒变异对疾病预防提出新的挑战
 
  2022年仅新疆自治区报告1 起生猪疫情。非洲猪瘟病毒毒株多样,临床疫情复杂,加之污染面仍然较大,无形中加大了非洲猪瘟防控的难度,降低了生物安全防控成效。尽管非洲猪瘟病毒以基因II型野毒株为主,但同时存在人工缺失毒株、自然缺失毒株等变异毒株以及基因I型毒株。生物安全体系和措施完善的规模化猪场对非洲猪瘟的控制较好,但中小型猪场和散养户仍然受到非洲猪瘟很大的威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猪流行性腹泻在猪场内的传播和流行面较广,特别是对大型养猪场的影响较重。多层高密度集群养殖模式给疫病防控造成的压力增加,尤其是病毒性和细菌性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2.2.3 废弃物处理利用技术向污染减排协同和智能化方向发展,生猪养殖集中度提高增加环境治理难度
 
  随着规模化养殖尤其是多层养殖的推广,生猪养殖集约化程度显着提升,废弃物处理、资源化利用技术向污染减排协同和智能化方向发展。2022年,畜禽废弃物处理利用重点是研发低成本、低排放、低耗能与智能化的废弃物处理利用技术与装备,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畜牧业。国家出台的《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5 年畜禽养殖规模化率达到70%以上,到2030年畜禽养殖规模化率达到75%以上。集中饲养生产方式造成了粪尿过度集中和冲洗污水大量增加,给环境新增了压力。由于我国种养主体分离,种养循环不畅,粪污还田利用水平较低,在农业源温室气体总排放中,粪便管理排放16.7%,粪污粪便管理环节碳排放依然严峻,液态粪肥或沼液利用过程污染问题突出。
 
  2.2.4 生猪产销不平衡仍然突出
 
  由于猪肉的主产地(中原、北方)调往大型消费城市(南方、华东等)运输时间长,且受地域消费习惯影响,产销不匹配问题凸显,产品品质在到达终端前会产生一定程度劣变。现有保鲜技术主要是通过控温和人机方面的消毒来延长产品货架稳定性,但受人员卫生意识、设备和冷链等方面问题影响,成效不够显着。
 
  03 2023年生猪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3.1 生猪产能稳中有升,进口下降,猪肉消费提升,养殖利润微弱
 
  受5—10 月期间生猪价格持续上升的影响,2022年末能繁母猪存栏达到4 390万头,随着规模化养殖比例提升,生猪养殖效率有所提高。预计2023年二次育肥与压栏惜售的情况会有所缓解,出栏体重会有所下降,全年生猪供给平稳,生猪出栏量、猪肉产量将略有增长,但疫情放开、经济复苏,2023年的消费量要大于2022年,叠加饲料原料成本缓慢下降、豆粕替代技术的提升,预计全年生猪养殖利润略优于2022年。
 
  3.2 新品种(品系)培育成热点,种业振兴成果初显
 
  随着国家与各省(市)种业振兴行动方案的持续推进,我国猪育种企业尤其是生猪种业阵型企业将更加注重育种新技术的应用,加快种猪自主选育,培育符合我国产业需求的华系种猪新品种(品系或配套系)。全产业链大数据育种将成为育种技术领域的一个发展热点,该技术通过利用父母代母猪繁殖和商品猪生长、肉质等数据,研究面向全产业链的育种新技术,实现育种、扩繁、生产的高效选种、选配,保障全产业链生产效率的最大化。人工智能技术将越来越多的应用于表型数据的精准、自动采集和大数据遗传评估,人工智能设备和育种算法将对猪育种带来变革性影响。预计2023年猪种资源性能测定和精准鉴评全面完成,将会发现一批新的遗传资源。
 
  3.3 非洲猪瘟仍是威胁生猪产业发展的头号疾病
 
  非洲猪瘟病毒的污染面仍然较大,污染场点和生物安全风险点多样,病毒毒株呈现多样化。因此,非洲猪瘟的流行和发生仍会呈常态化,疫情的复杂性会进一步加重,防控难度也会加大,仍将是威胁生猪产业发展的头号疾病。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总体会呈平稳态势,不会出现大范围的暴发性疫情,但猪场内流行和散发性疫情将持续存在。优势流行毒株仍然是PRRSV-2谱系1的类NADC30 毒株及其各式各样的重组毒株,同属于PRRSV-2谱系1的类NADC34 毒株的流行范围有继续扩大的可能。
 
  猪流行性腹泻影响面大,冬春季节仍多发。如果不加以消除猪场(特别是大型生猪养殖场)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污染,疫情会持续发生。由于存在种猪带毒现象,因引种造成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传入猪场的风险仍较高。
 
  猪格拉瑟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链球菌病、猪支原体肺炎等细菌性疾病仍然常见,少数细菌性疾病(如猪格拉瑟病)会多发。多层集群式养殖及减抗和限抗背景下,猪场细菌性呼吸道疾病会继续呈现加重态势。
 
  随着2025年的临近,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猪口蹄疫、猪瘟、猪伪狂犬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净化工作亟需加快推进。
 
  3.4 全面推进豆粕减量替代,技术创新降低饲料成本
 
  2023年,我国将朝着转基因玉米和大豆商业化种植迈进,饲用豆粕、玉米的供应能力有望得到改善。豆粕减量替代行动实施以来,取得显着成效,畜禽养殖饲料中豆粕占比持续下降。2022年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针对豆粕减量及新型能量饲料等,启动了“畜禽低蛋白低粕多元化日粮配制与节粮技术”以及“玉米替代新型能量饲料资源开发与产品创制”项目研究,通过技术创新全面推进豆粕减量替代,2023 年饲料与营养领域将继续推进饲料配方结构调整优化,推广精准饲喂技术,提高畜禽单产水平和饲料报酬,降低饲料成本,提高生猪养殖利润。
 
  3.5 规模化、标准化养殖趋势不减,畜禽资源化利用上水平,全产业链统筹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2022年生猪出栏100万头以上的28家养猪企业生猪出栏量达到17 993万头,占全国生猪出栏量的26%,规模化养殖占比达到65%,规模化、集中度持续提高。农业农村部等将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确定为2023 年的重点工作,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与技术培训将大力推进,依靠科技助力发展县域经济和乡村振兴工作得到加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加强污染物协同控制,统筹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健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新修订的畜牧法对促进畜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做好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仍将是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的重要任务,如何让粪肥还田利用更科学有效,提升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水平,实现资源化利用与减污降碳协同;推动种养结合和农牧循环,加强养分平衡管理;完善畜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估算,健全碳减排评估和减排技术决策系统,是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
 
  04 2023年生猪产业发展建议

  4.1 稳定生猪生产,服务乡村振兴,维持价格稳定,防止猪贱伤农
 
  随着经济复苏,猪肉消费稳中有升。生猪养殖作为我国产值最大的设施畜牧业,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也是乡村振兴的主要抓手,做好冬春疾病防控,稳定生猪生产就是服务乡村振兴的大计。预计2023年1季度生猪养殖出现阶段性亏损,但2季度逐步回归到盈利状态,为防止养殖场(户)因恐慌情绪而集中出栏,进而发生“价格踩踏”,加强指导养殖场(户)有序出栏,防止价贱伤农。大型生猪养殖企业应加强市场预警监控,配合政府政策指导,灵活调控产能,避免阶段性生猪出栏大幅波动变化,确保生猪市场供给稳定。政府要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中小散养户的生存空间,散养户基本都是农民,其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应保证我国大部分农民的猪肉供应受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较小。
 
  4.2 围绕国家种业振兴,加快华系专门化品系和新品种培育
 
  加快完成地方猪资源性能测定和精准鉴评,结合《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2021-2035年)》的实施,以生猪种业阵型企业和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为核心,采用企科、科企相互融合方式,开发非接触式智能测定设备和基于图像学表型组技术,升级现有基因组育种技术并在核心群、扩繁群和商品猪生产体系中推广应用,提升商品猪生产性能;加快推进快长、高繁、节粮、抗逆等不同特色新品种(品系)的培育,实现生猪优良品种的国产化替代,保障国家种业安全。建立高生物安全、优质、高标准社会化服务种公猪站,形成以核心种公猪站为纽带的区域性联合育种利益共同体,为中小规模猪场提供优质种猪基因。
 
  4.3 坚守非洲猪瘟防控的生物安全理念,实施核心育种场疾病净化
 
  非洲猪瘟疫情的复杂性和非洲猪瘟病毒毒株的多样性,加大了生物安全防控难度,但生物安全措施仍然是目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间行之有效的唯一防控手段。积极配合农业农村部非洲猪瘟无疫小区评估工作,推进企业养殖场非洲猪瘟无疫小区的认证。强化和推进生猪核心育种场非洲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口蹄疫、猪瘟和猪伪狂犬病的净化工作,达到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的标准和要求。加快生猪疫病监测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构建国家级、部级、地方以及企业实验室之间的有效协作机制。
 
  4.4 加快低蛋白日粮和精准营养技术推广,完善替抗产品评价体系
 
  通过配置低蛋白日粮或减少微量元素的添加量等饲料配制,加快低蛋白日粮技术的推广,达到降低蛋白质等资源的添加量,且有效减少氮、磷、铜、锌等元素的排放量。将生猪营养需要量的动态预测、饲料营养成分监测、智能化养猪等理念和技术有机结合,集成高效精准营养技术体系,提高饲料养分利用率、降低生猪养殖成本。
 
  饲料禁抗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目前抗生素替代品众多,包括微生态制剂、中草药制剂、植物精油、酶制剂、抗菌肽等,建议加强微生物菌种及其代谢产物的安全性评价和发酵饲料的安全风险预警研究;开展生物发酵饲料质量检测技术研究,形成完整的评价体系等。
 
  4.5 加大智能装备产品化,制订多层养殖技术规范,开发营养物回收技术,促进氮磷的循环再利用
 
  国内外生猪养殖向精细化、规模化、智能化养殖方向发展是必然趋势,随着自动化表型测定、精准饲喂、环境控制、粪污处理设备广泛应用,加快自主研发的自动化、智能化设备的产品化和产业化应用,围绕生猪养殖各个环节表型组数据精准采集、猪舍环境智能控制、智能精准饲喂技术、非接触式猪体识别与健康预警等方面,开展专题攻关研究与产业化开发。制订多层养殖技术规范,促进生猪智能化养殖自主创新。支持多环节协同减排固碳、畜禽粪污增值利用研究与示范,开发营养物回收技术,促进氮磷的循环再利用。建议全行业严格执行《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NY/T3442-2019畜禽粪便堆肥技术规范》等有关规定,从源头上严格控制抗生素及重金属使用风险,提高畜禽粪尿返田利用的安全性,实现粪污高效资源化利用。推广应用多种氮磷回收技术,制定氮、磷回收政策,构建良性的氮、磷回收产品市场,推动氮、磷回收产物的二次再生利用。
 
  4.6 建立肉类预制菜相关技术体系,多措并举确保猪肉及产品质量安全
 
  随着预制菜行业的快速发展,应首先做好肉类预制菜相关技术、产品、规程等标准体系的建设,为预制菜行业的良性发展提供保障。加快构建生猪全产业链标准化技术体系,鼓励相关企业加强智能化生猪屠宰加工设备的研发和应用;加强南方地区热鲜肉、中温肉保鲜技术、贮运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控制微生物生长的同时,更好地维持色泽稳定性和保水性;加快完善优质猪肉品质综合评价体系和肉品检测评价标准化体系平台。
 
  4.7 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宣贯和执行
 
  新修订的《畜牧法》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是加快种业振兴、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应通过培训、讲座、研讨等方式,面向全行业开展系统培训,提升从业人员依法守法的自觉性,确保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日期:2023-03-15
 
 
[ 食品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行业相关食品资讯
 
地区相关食品资讯
会展动态MORE +
 
推荐图文
按字母检索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食品伙伴网资讯部  电话:0535-2122172  传真:0535-2129828   邮箱:news@foodmate.net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