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食品晚九点
国际食品
最新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食品资讯 » 中国食品 » 2022年7月食品行业舆情盘点

2022年7月食品行业舆情盘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时间:2022-07-31 09:20 来源:食品伙伴网 作者: 文雯   
核心提示:2022年7月食品行业舆情信息如下:“麦趣尔纯牛奶检出丙二醇”事件;钟薛高雪糕“晒不化”、烧不化”引质疑;必胜客餐厅被曝食品安全问题;白家阿宽因被投诉方便食品存在黑斑等被约谈;“雪莲塌房”上热搜,公司紧急回应;麦当劳员工将掉地上面包放回货架,涉事餐厅被立案调查;“小布丁大布丁雪糕抽检不合格”引热议;倍恩喜因1段婴儿配方羊奶粉中检出香兰素被罚;“玛氏彩虹糖被指控可致DNA改变”上热搜;三只松鼠被曝脱氧剂泄露致孕妇误食。
  食品伙伴网讯  2022年7月食品行业舆情信息如下:
  1、“麦趣尔纯牛奶检出丙二醇”事件
 
  近日,“新疆麦趣尔纯牛奶检出丙二醇”事件引发广泛关注。
 
  6月28日,浙江省庆元县市场监管局公示的2022年第4期食品抽检检验情况中称,麦趣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2批次纯牛奶不合格,不合格项目为丙二醇。 6月30日,“新疆麦趣尔纯牛奶不合格”的话题冲上微博热搜第一,引发各方关注。
 
  6月30日,麦趣尔收到深交所关注函。深交所要求麦趣尔核查媒体报道是否属实;自查公司其他批次产品是否存在上述问题或其他质量问题,并结合自查情况说明公司是否已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并严格执行食品安全生产、经营流通和产品质量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部控制和管理制度;说明公司是否会召回已售出产品、下架相关产品,在此基础上说明本次食品抽检检验不合格事项是否对公司日常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等。
 
  7月1日,麦趣尔发布公告对此事进行了回应,公告中称,公司已对涉事两个批次的产品进行下架、封存。此外,当地监管部门已进驻公司,检测机构对相关产品开展全面的抽样检测工作,公司全力配合抽检工作。检测结果出来后,公司将第一时间向社会予以公布。
 
  7月3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消息,要求新疆市场监管局严查麦趣尔纯牛奶检出丙二醇问题。经初步调查分析,麦趣尔纯牛奶中检出丙二醇为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香精所致。市场监管总局组织对14家市场占有率高的企业生产的纯牛奶和麦趣尔公司生产的纯牛奶共23批次样品进行了抽检,结果显示,只有麦趣尔公司生产的6批次纯牛奶检出丙二醇,检出值在0.264克/公斤—0.363克/公斤。
 
  7月3日下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严查麦趣尔纯牛奶检出丙二醇问题进展情况的通报称,市场监管部门已对麦趣尔公司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违法行为立案调查。案件查明后,市场监管部门将依法予以严肃处理并及时向社会公布处置情况。
 
  同日晚间,麦趣尔在官方微博上发布了情况核查进展的沟通函称,根据公司初步排查情况,不合格产品系由该公司在纯牛奶和调制奶两种品类生产切换过程中未能有效清洗产品罐线的残留调制奶,导致调制奶中合法的食品添加剂(含丙二醇成分)混入纯牛奶。公司将配合政府相关部门进一步核查事件准确原因,并将及时向社会公布。此外,对不合格产品立即下架、封存,对已经上市的不合格产品实施召回;对于购买不合格纯牛奶的消费者,麦趣尔承诺无条件退款,承担法律责任等。
 
  7月5日,麦趣尔发布关于深圳证券交易所对《麦趣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关注函》回复的公告。公告称,经核查,公司生产的2批次纯牛奶不合格,不合格项目为丙二醇的相关报道内容属实。同时表示,在媒体报道前,公司并不知悉上述情况。针对本次事件对日常生产经营的影响,麦趣尔表示,公司纯牛奶业务约占整体营业收入约50%,此事项将对纯牛奶产品的生产与销售造成负面影响,进而可能影响公司第三季度和全年的经营业绩;公司烘焙食品、冷冻食品及发酵乳等非纯牛奶产品生产经营正常;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的相关规定:“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受到严重影响且预计在三个月内不能恢复正常;本所对其股票交易实施其他风险警示”,由于目前事件原因尚在调查阶段,造成的影响尚不确定,可能存在触及其他风险警示风险。此外,麦趣尔还表示,目前政府监管部门正在对事件原因开展调查,公司将积极配合政府监管部门的调查工作,目前事件原因尚未形成定论。
 
  舆情点评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用香精》(GB 30616-2020)的规定,丙二醇是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也是允许使用的食品用合成香料和食品用香精中允许使用的溶剂。但是,丙二醇不得在纯牛奶中使用。作为生产企业,不能为了追求利益而忽略了消费者的饮食安全,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产品生产,确保产品安全合规,如果存在侥幸心理,一旦发现问题,必然会对企业形象造成严重影响,后果不可估量。
 
  相关报道:
 
 
 
 
 
 
  2、钟薛高雪糕“晒不化”、烧不化“引质疑
 
  7月初,”钟薛高31度室温下放1小时不化“、”钟薛高雪糕疑似烧不化“等相关话题登陆微博热搜,引发网友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
 
  7月2日,”钟薛高31度室温下放1小时不化“上热搜。据悉,有网友称在室温31℃左右放置1小时后,钟薛高海盐椰椰口味雪糕没有”完全融化“。对此,有网友推测,雪糕不会融化,是添加了防腐剂、凝固剂等成分;还有网友担心,不会化的雪糕还能吃吗?
 
  对此,当晚,钟薛高官方微博回应称,并不存在不融化的雪糕,固形物高,水少,完全融化后自然就为粘稠状,不会完全散开变成一滩水状,而固体无论如何融化也不能变成水。融化呈粘稠状是因为这款产品配方中主要成分为牛奶,稀奶油,椰浆,炼乳,全脂奶粉,冰蛋黄等,产品本身固形物含量达到40%左右,除部分原料本身含少量水外,配方未额外添加饮用水。
 
  对于添加问题,钟薛高表示,为在货架期内保持产品的良好风味和形态,产品仅使用极少量的食品乳化增稠剂,均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添加,可放心食用。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钟薛高31度室温下放1小时不化“的热度还未过,7月5日,一段网友用打火机点燃钟薛高雪糕疑似烧不化的视频再次引发关注,”钟薛高雪糕疑似烧不化“的话题迅速登陆微博热搜。
 
  对此,7月6日,钟薛高在官方微博发表声明表示,其所有雪糕产品均按照国家标准GB/T 31119-2014《冷冻饮品雪糕》合法合规生产,并于检测合格后出厂。钟薛高认为用烤雪糕、晒雪糕或者加热雪糕的方式,来评断雪糕品质的好坏并不科学。
 
  钟薛高海盐椰椰雪糕配方中主要成分为牛奶(35.8%)、稀奶油(19.2%)、椰浆(11.2%)、加糖炼乳(7.4%)、全脂乳粉(6.0%)等。产品中蛋白质含量为6.3克/100克,固形物含量约40%,高于国家标准GB/T 31119-2014《冷冻饮品雪糕》中对清型雪糕蛋白质含量≥0.8克/100克,及固形物含量≥20%的要求。
 
  此外,声明中还针对消费者关心的卡拉胶进行了说明,钟薛高表示,卡拉胶来源于红藻类植物,广泛使用于冰淇淋、雪糕和饮品中,适量的卡拉胶有助于雪糕中乳蛋白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平均每支78克钟薛高海盐椰椰雪糕中卡拉胶添加量约为0.032克,符合国家标准GB 2760-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卡拉胶可在冷冻饮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添加“的规定。
 
  舆情点评

  今年夏天,跟雪糕有关的话题频频登陆微博热搜,有人戏称,钟薛高得罪了这届年轻人,究其原因,还是因为雪糕价格太高,消费者无法实现”雪糕自由“,将不满的情绪转嫁到了钟薛高身上。钟薛高本身就是主打高端品牌雪糕,自带光环,天生就存在话题性,也难免其总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上。

  针对消费者的质疑,钟薛高的回应还算及时,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消费者的疑虑。其实,对于消费者而言,还是希望雪糕回归于大众消费品,让消费者买得起,吃得上;对于企业而言,为了赢得市场,随着时代的改变,不断创新,制造概念和噱头去迎合当代年轻人也无可厚非,但是,不能一味追求利润,而忽略了产品自身属性。产品的品质和消费者的口碑,才是其制胜的法宝。
 
  相关报道:
 
 
 
 
  3、必胜客餐厅被曝食品安全问题
 
  7月下旬,媒体曝光北京必胜客两家餐厅存在多种食品安全问题,”记者卧底必胜客后厨“的话题冲上微博热搜第一,引发网友广泛关注。
 
  据悉,7月20日,有媒体报道称,记者卧底北京必胜客比萨饼有限公司魏公村餐厅和北京必胜客比萨饼有限公司和谐广场餐厅后厨,发现存在餐厅管理人员篡改效期标签,食材不按时废弃;员工拆掉外包装,将过期食材”化整为零“;烹炸用油长期不更换,相关指标超标近一倍等诸多问题。
 
  当日,必胜客中国在微博上回应称,关于媒体报道的北京必胜客和谐广场店和魏公村店的相关问题,公司高度重视,已立即对上述两家餐厅进行闭店调查。
 
  随后,海淀区、丰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均前往涉事餐饮单位现场开展执法检查,两家门店被立案调查。
 
  此外,无锡、南京、重庆、杭州、宁波等多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也迅速采取行动,对辖区内的必胜客门店进行突击检查。其中,无锡两家必胜客餐厅因过期食品被立案调查。宁波发现个别门店存在后厨卫生欠佳、物品摆放杂乱、后厨通道门损坏、测油仪校准未记录等情况,执法人员已责令其限期改正。
 
  舆情点评

  作为知名快餐品牌,必胜客已经不是第一次被曝出食品安全问题了,此前就曾因食安问题被罚,消费者难免会怀疑企业或许长期存在食品安全共性问题,企业也会因此丧失了消费者对其的信任。

  因此,企业必须引起足够重视,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加强员工的操作培训,提高员工的食品安全意识,确保为消费者提供卫生、安全的食品。
 
 
 
 
 
  4、白家阿宽因被投诉方便食品存在黑斑等被约谈
 
  6月下旬,因消费者投诉较为集中,四川白家阿宽食品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被成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约谈、重点公示。
 
  据悉,6月28日,成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2022年二季度重点经营者消费投诉信息公示》显示,经筛查核实全国12315热线平台成都市2022年二季度消费投诉数据,白家阿宽投诉较为集中。投诉的主要问题为所售部分方便食品存在黑点黑斑、异物,被投诉量为165次。
 
  6月27日,成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针对消费者反映的问题依法进行了行政约谈,并督促白家阿宽限期进行整改。
 
  对此,白家阿宽方面称,公司已制定工作改进计划,并报告给相关部门,公司将积极开展改进工作,从生产设备、加工工艺及制程管控方面,改进生产工艺,提升产品品质。针对部分产品的”黑斑“问题,客服人员称,非油炸面皮(面条)在高温挤压熟化过程中,偶尔会产生面饼糊化斑点现象,”并非异物,可放心食用“。
 
  舆情点评

  食品在生产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偶发现象,但白家阿宽投诉量如此之多,需要引起企业重视。建议企业查找原因,改进生产工艺,提升产品质量,才能不辜负消费者的信任与喜爱。而广大消费者如遇到产品质量问题时,可选择联系购买商家、联系生产企业,或直接拨打12315等途径正常维权。
 
  5、“雪莲塌房”上热搜,公司紧急回应
 
  近日,“雪莲塌房”的话题出现在微博上,有网友爆料称,有款雪糕因车间卫生问题被查。因其外形酷似“雪莲”,被传“雪莲塌房”,随后引发网友热议。
 
  对此,雪莲官方晒出车间照片并紧急回应称:雪莲冰块,净化车间已全自动生产,5毛钱的情怀,安全食品,没有塌房。
 
  6月30日,雪莲再次发布公告称,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众多商标雪莲冰块,并非所有雪莲都是散乱差的作坊生产,请广大消费者识明自己当地的雪莲冰块是否能达到安全食品标准。至于网上发现的带有污渍和残留物的雪莲冰块,雪莲将取证后联合当地市场监管局进行一次从严治理,坚决打击散乱差企业生产出来的问题冰块流向市场。

  舆情点评

  企业的这波快速澄清不仅洗清了嫌疑,还让消费者的好感倍增,吸引了大批粉丝。有网友表示,5毛钱可以称得上是良心价了,要知道,现在的雪糕动辄十几甚至几十元。当然,消费者也要理性看待此次事件,支持归支持,消费要理性。
 
  6、麦当劳员工将掉地上面包放回货架,涉事餐厅被立案调查
 
  7月11日,广州白云区一家麦当劳餐厅工作人员“将掉地面包重摆回货架”引发广泛关注,随后“麦当劳员工将掉地上面包放回货架”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
 
  据网络视频显示,视频拍摄者称当时正在排队取餐,厨房内一大筐面包突然从货架上掉落,一位员工就蹲在地上将面包全部捡起来,重新放回货架。
 
  7月12日,麦当劳通过微博回应称,视频中个别员工行为不符合麦当劳的操作规范,麦当劳对此感到抱歉。收到反映后餐厅查看了监控,并对涉事员工停班处理。针对该餐厅出现的问题,麦当劳11日上午已要求餐厅停止对外服务,对所有员工进行再次培训和校准,提升食品安全意识。
 
  7月12日晚,广州市场监管局在官方微博上发布有关调查处置情况通报称,已经第一时间介入,涉事麦当劳餐厅被立案调查。广州市市场监管局迅速约谈了麦当劳广州地区责任人以及运营总监、门店负责人,该涉事餐厅已自行停业整顿。此外,广州市市场监管局已同步组织各区市场监管局对全市所有麦当劳门店开展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及时排查食品安全隐患,督促企业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下一步,广州市市场监管部门将持续加强对全市餐饮单位的监督检查,督促指导餐饮单位进一步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舆情点评

  此次事件明显是麦当劳员工违规操作,这说明麦当劳在员工培训和管理上面有欠缺。作为国际知名连锁品牌,麦当劳需要吸取教训,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完善管理制度,加大门店巡查力度,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食品安全意识。此外,监管部门需要继续加大监管力度,增加巡检频次,针对存在问题的企业及时发现问题,保证消费者饮食健康安全。
 
  7、“小布丁大布丁雪糕抽检不合格”引热议
 
  7月16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消息曝光15批次不合格雪糕样品。其中,小布丁、大布丁两款产品引起消费者关注,“小布丁大布丁雪糕抽检不合格”话题登上微博热搜。
 
  据悉,入夏以来,市场监管总局要求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加强对雪糕等冷冻饮品的监管,进一步加大对雪糕生产经营企业的监督检查和雪糕产品的监督抽检力度。据初步统计,2022年上半年,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共组织监督抽检3137批次雪糕产品,检出不合格样品15批次,不合格项目为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单增李斯特菌和蛋白质。
 
  其中,两款小布丁、大布丁不合格项目均为蛋白质,不合格小布丁奶油味雪糕的标识生产企业为东莞市新凯冷冻食品有限公司,不合格大布丁雪糕的标识生产企业为义乌市乐久冷冻食品有限公司。
 
  7月16日晚,伊利通过伊小利冰淇淋微博回应称,“小布丁”并非品牌名,抽检不合格的产品不是“伊利小布丁”和“伊利大布丁”,只不过都叫“小布丁”和“大布丁”而已。伊利冰淇淋各项检测均符合国家标准,可放心购买。
 
  此外,涉事生产企业对媒体进行了回应。东莞市新凯冷冻食品有限公司称,仅是标签不合格,已经更改了产品标签;义乌市乐久冷冻食品有限公司称,系因公司错误按照冰棒的标准制作了雪糕,已召回相关产品。
 
  7月26日,有报道称,上述两家涉事生产企业被处罚。东莞市新凯冷冻食品有限公司因生产的小布丁奶油味雪糕蛋白质项目不合格,被东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700元,没收违法所得2667.6元;义乌市乐久冷冻食品有限公司因生产的大布丁雪糕蛋白质项目不合格,被义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6000元,没收违法所得438.6元。
 
  舆情点评

  雪糕中蛋白质不达标,确实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属于不合格产品,被通报无可厚非。但是,不少网友认为“不是为了补充蛋白质吃雪糕”、“问题不大”。此事能登上热搜,可能是因为大布丁小布丁为大家所熟悉,提到它,消费者自然而然想到了市场上的主流厂家。但是,生产商还是应该注重产品的合规性,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产品生产,使用错误的标准进行生产,这是一种打着价格亲民的旗号偷工减料的行为。

  雪糕中检出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单增李斯特菌等超标,是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消费者食用存在这些问题的雪糕,很容易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8、倍恩喜因1段婴儿配方羊奶粉中检出香兰素被罚
 
  据长沙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网站发布的一则行政处罚信息显示,倍恩喜(湖南)乳业有限公司因1段婴儿配方羊奶粉中检出香兰素,被长沙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没收违法所得122.84万元并处罚款576.67万元。
 
  7月11日,倍恩喜(湖南)乳业有限公司发布官方声明称,公司诚恳接受国家监管并已认真完成整改,对此次事件带来的影响深表歉意。通过此事,公司深刻意识到在生产流程及产品管控上存在漏洞,并全面复盘自省自查,与生产企业新益美营养品有限公司展开工厂生产流程与管理制度排查。经查明证实,该情况的发生是在生产过程中基粉预混配料时错误添加了香兰素,致使此批次奶粉生产过程中混入微量香兰素。事件发生后,公司已采取了一系列整改措施。
 
  舆情点评

  1段婴儿配方奶粉错误添加香兰素,说明生产企业在生产管控等方面存在问题,值得引起各奶粉生产企业的注意。奶粉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一定要加强自身监管,规范生产,保证产品的合规与安全。
 
 
  9、“玛氏彩虹糖被指控可致DNA改变”上热搜

  7月19日,“玛氏彩虹糖被指控可致DNA改变”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据外媒报道,近日,美国消费者向法院提起诉讼,称玛氏公司(Mars)生产的彩虹糖中二氧化钛(E171)含量过高,而二氧化钛被怀疑可能导致人体DNA发生改变。根据起诉书显示,欧洲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已认定二氧化钛不安全,并计划从下月起禁止在欧盟使用。
 
  针对上述报道,玛氏食品(中国)客服在回应媒体时称,确有此事。当问及国内市场销售的玛氏公司出品彩虹糖等成分表中也存在二氧化钛这一情况,该客服人员称,在国内市场销售的彩虹糖产品中所有成分严格依据中国的食品安全标准生产管理,完全符合食品安全法要求,即使添加也不会过量。
 
  据悉,二氧化钛也叫钛白粉,作为着色剂被广泛用于食品加工。它不溶于水、盐酸、稀硫酸和有机物溶剂,可以在氢氟酸中缓慢溶解。作为为数不多的白颜色的食品着色剂,它可以增加食品的光泽度和白度,提升产品的感官,被广泛应用于在糖果巧克力、糕点、食品补充剂、烘焙装饰物等产品中,尤其是糖果涂层、巧克力包衣等产品,二氧化钛一直是调色首选。
 
  在我国,根据《GB 2760-2014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二氧化钛可以用作着色剂在凉果类、果冻、果酱、膨化食品、糖果和巧克力制品包衣中限量使用,其中,在胶基糖果中最大使用量为5.0g/kg,在除胶基糖果以外的其他糖果中最大使用量为10.0g/kg。

  舆情点评

  二氧化钛在我国被批准作为食品着色剂使用,生产企业要严格执行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合法生产,避免过量添加。消费者如果不放心,可以在购买之前查看一下配料表,选择没有二氧化钛成分的产品。
 
 
 
 
  10、三只松鼠被曝脱氧剂泄露致孕妇误食
 
  7月25日,“三只松鼠脱氧剂泄露致孕妇误食”的话题登陆微博热搜,据悉,有网友发布视频称,其怀孕的老婆吃了半包三只松鼠坚果后,发现食品袋中的脱氧剂泄露。视频中,该网友共拆了3包坚果,均出现大小不一的脱氧剂泄漏情况。25日,三只松鼠官方客服工作人员表示,食品用脱氧剂有经过实验,误食对身体没有什么害处,多喝水可以随着身体排出体外,孕妇体质比较特殊,多观察有问题可以及时就医,问题会反馈。脱氧剂供应商工作人员则表示,脱氧剂漏粉问题要看是哪家生产商。
 
  针对此事,7月25日下午,三只松鼠在其官方微博发文回应称,根据视频中图片判断,此脱氧剂破损原因系投放过程中光眼偏移造成误切所致。公司后续联动供应商进行版型调整,在设计上进行光电眼位置重新确认。
 
  三只松鼠还称,截至7月25日15:00,公司一直尝试与消费者联系,目前仍未联系上。公司非常关切消费者的健康,愿积极配合消费者家属做健康检查,并承担全部费用和相关责任。
 
  三只松鼠表示,该款脱氧剂主要成分为铁粉、二氧化硅、活性炭、水、食用盐等。
 
  7月25日下午4点,据当事网友发布的最新视频显示,已带该孕妇看过医生,医生表示对孕妇误食氧化剂的情况暂不能明确判断,需等待后续观察。
 
  舆情点评

  这已经不是三只松鼠第一次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据悉,在某投诉平台,三只松鼠已被投诉超2千条,涉及食品霉变、吃出异物等情况。这些问题的发生,说明三只松鼠在产品质量的控制管理方面存在漏洞,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三只松鼠采用的是”代加工+贴牌“的OEM生产模式,这种模式较为关键的点在于企业是否能够对生产过程进行全面严格监督,一旦监管层面稍有差池,就会出现安全隐患。下一步,企业需要加强供应商方面的监管,积极采取措施,规避监管不到位带来的安全风险。
 
 
 本文由食品伙伴网食品资讯中心编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请联系news@foodmate.net。 
日期:2022-07-31
 
 
[ 食品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行业相关食品资讯
 
会展动态MORE +
 
推荐图文
按字母检索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食品伙伴网资讯部  电话:0535-2122172  传真:0535-2129828   邮箱:news@foodmate.net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8号